袁術(資料圖片)
孫策(資料圖片)
孫策像
本版撰文/劉黎平
(署名除外)
員工的忠誠度未必針對一家公司而言,它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大原則。既然跳槽是免不了的,那麼,盡量做到事前和氣,事后不翻臉,做到有人情味,也算是忠誠度的另外一種表現吧。
三國東吳的肇造者孫策,是從袁術那裡跳槽之后自主創業才有一番大事業的,他在自家公司做大做強,甚至勝過前任老板袁術之后,是怎樣對待前任老板的呢?
守業
哪怕公司實體不存在
也要堅持公司的制度
說到孫策創業,也是《三國演義》裡的一段佳話。東吳公司其實早在孫策的爸爸孫堅那裡,就有了雛形。孫堅同志當年出生入死,風裡來雨裡去,經常在前線玩命,因此掙下了第一桶金。
孫堅創業有個特點:敢為天下先。當年天下討董卓,他帶著長沙子弟第一批趕到前線,一下子就把孫氏公司的名氣打出去了。唐代詩人為此贊嘆“長沙子弟最先來”,而且還頗有戰績,斬殺了董卓的驍將華雄。在這裡,筆者要給大家普及一個歷史知識:華雄不是關羽溫酒斬的,而是孫堅部隊干的。《三國演義》裡將這一筆漂亮的業務轉給關雲長了。
孫堅干事業也有個缺點,不太注意安全問題,喜歡涉險,血氣方剛、武藝出眾的他特別喜歡玩速度與激情。在襄陽的時候,他就不顧全自己的安全,居然單槍匹馬出去,結果出事了,死在峴山,年僅37歲。創業要大膽,這個沒錯,但安全意識時時都不能放鬆。
孫老板不注意自身安全,后果是很嚴重的。他自己撒手走人了,卻給孫氏公司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公司沒了龍頭,隻好暫時將所屬權交給袁術。孫氏公司一大幫精英骨干,例如黃蓋、程普等,待在袁術總公司上班,天天看別人臉色,很不是滋味,都期待著獨立發展。
幸虧孫堅后繼有人,他的兒子孫策是個很有管理天賦的精英人士,而且繼承了父親敢闖敢干的精神,后來人稱“小霸王”。
孫策在公司低潮的時候,並沒有放鬆對公司的管理,公司雖然看似不存在了,但公司制度還是存在的。有一回,他手下的一名騎士犯了規,為了躲避懲罰,這名騎士居然跑到大老板袁術的辦公室躲起來。他以為孫策寄居人下,不敢去惹袁術,結果在這個關鍵時刻,小孫表現得很果斷,直接跑去袁術的辦公室,將這名騎士帶回去,並且給予了懲治。
小孫的做法可以說在危機時刻挽救了孫氏公司,公司的實體都幾乎不在了,但制度還在,尤其是獎懲制度還在,哪怕寄人籬下也要嚴格執行,小孫的這種做法讓孫氏公司增強了存在感,讓黃蓋、程普這幫老員工也有了歸屬感,制度在,就等於公司還在。
另一方面,在這起事件中,袁術明顯在拆孫氏公司的台,公然將違紀的員工藏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其態度是很不善意的。然而,孫策同樣有著超強的公關能力,在嚴格執行規章制度之后,他上門向袁大老板道歉,人家是照規矩辦事,袁術也不好怎麼譴責,於是說:你照規則辦事,要道什麼歉呢?
袁術私下裡對孫策的素質是很羨慕的,妒忌之余,不免嘆恨:要是我兒子有孫策這麼優秀,就沒什麼遺憾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后來曹操感嘆孫權的優秀時說“生子當如孫仲謀”,與這個如出一轍,看來孫氏公司幾代老板的素質都是被公認的,那真是杠杠的。
創業
屢被老板穿小鞋 但是從來不計較
關於孫策南下江東創業的故事,那真正是精彩紛呈,這裡就不重復了。其中有一個細節,說是孫策為了求發展,犧牲了手裡的一件神器——傳國玉璽,將之交給袁術,等於是將大漢公司的權力象征交了出來。袁術大喜過望,就將孫家的原班人馬還給小孫。就“演義”而言,孫策這種做法絕對是明智的,交出象征性的股權,換取微薄的實質資本,但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個故事也是不靠譜的。當年孫堅在洛陽,確實打撈到了傳國玉璽,但是很快就被袁術奪了去,根本輪不到小孫拿去藏在箱子底下。可以說,史上真正的孫策完全沒有玉璽可拿出來,他和袁術壓根沒有談判的資格,要獨立創業,真的是千難萬難,比《三國演義》裡渲染的還要苦。
幾則史料也披露了小孫創業的艱難。《江表傳》記載說,小孫被逼急了,去袁術那裡打悲情牌,哭哭啼啼地向袁術求情,希望給個創業機會。袁術才不樂意,當年他和孫堅就結過梁子,在洛陽曾拒向孫堅運送糧草,如今當然也樂得再為難一下小孫,就對他說:你舅舅不是在丹揚嗎?你可以去那裡發展。孫策沒辦法,帶著幾百個人去闖世界,結果第一次創業輸得一塌糊涂,差點丟了性命,隻得又跑回來向袁術求情,袁術這才把原來孫氏公司的部分員工還給他,但也就千來人。他估計孫策也成不了什麼氣候,樂得再看到孫策哭著回來。
孫策他創業容易嗎,為了討回屬於自己的那點股權,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裝孫子,那真不是一般人干的活。孫郎雖威武,但在創業之初也不免要低三下四,真是一把辛酸淚。
之后的事態大家也知道,孫策沒有再哭著回來,而是越做越大,最后東吳公司成為天下三強之一,袁術越做越小,最后混得沒飯吃,氣得嘔血而死。袁、孫兩家的關系似乎到此截止,袁家從此在競爭的舞台上消失。然而,孫家與袁家還是又相遇了。孫策在做大江東后,碰到了業已落魄的袁術家屬,當時袁夫人及其子女寄人籬下,慘淡度日。
孫策在這個時候顯示了他的厚道本色,沒有計較當初袁老板對他的傲慢、刁難,而是看重往日的交情,感恩袁術當初收留過他,多少給過他創業的機會,於是收留了前任老板的家屬,而且還倍兒給面子,首先將袁家女兒許配給弟弟孫權,又給袁術的兒子袁耀一個較好的職務:郎中。后來,袁耀的女兒又許配給孫權的兒子孫奮。自此,孫策徹底將落魄前任老板的家屬打撈了上來,這一點記載在《三國志》的“袁術傳”裡,雖然只是寥寥幾筆,但確實是孫策為人的精彩一筆。
所謂忠誠度,未必是跟一個老板跟到底,也可以關系不在人情在,雖然不再是主雇關系,但忠誠還可以延伸到朋友關系上。這裡也可見三國時代對於職場忠誠度的要求,是比較靈活的。
趣聞
跳槽員工的待遇跟原公司挂鉤
還是孫氏公司的事,創始人孫策跳槽出來創業,但公司內部也有人往北方跑。
孫權的侄孫孫秀,也算是公司的高管了,然而內部不和導致管理層信任危機,孫秀跟老板孫皓不和,於是帶著家屬投奔北方的西晉公司。
孫秀在新公司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禮遇,晉武帝司馬炎將姨妹許配給他,還封他為驃騎將軍、會稽公。孫秀和老婆拌嘴,司馬炎還親自上門做思想工作。
為什麼孫秀待遇這麼好?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孫秀的原公司——東吳還很強大,他的待遇是和原公司挂鉤的。
公元280年,西晉公司吞並東吳公司,原公司沒了,孫秀失去其原有的價值,於是立即降薪降職,待遇一下矮了一截,降到伏波將軍,這是利用價值喪失使然。孫秀在西晉公司存在的價值在於能吸引東吳員工跳槽,因此高待遇完全不過分,等到東吳消失,西晉當然沒必要浪費公司財政,再給你孫秀發高薪了。
當然,孫秀這人也有氣節,聽說東吳沒了,仰天長嘆落淚,可見其對原公司忠誠度還是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