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之后就是“五四”。或許為了呼應一年一度的青年節,近年來的“五一”檔電影基本都是青春片作為主打,無論是2013年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還是去年的《同桌的你》,亦或是今年的《何以笙簫默》、《左耳》等,青春電影始終在“五一”檔中佔據重要位置,票房也都是以億元計。尤其是今年,基本佔據了整個五一檔票房的一半。不過,高票房未必意味著是好電影,隨著票房高漲,不少業內人士對於當下的青春電影市場也提出質疑,到底是我們老了看不懂青春片,還是現在的青春電影粗制濫造得越來越過分了?
低制作高票房口碑每況愈下
如果不算早些年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那麼這股青春電影熱潮應該是台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所開啟的,自此內地青春電影就猶如最近的股市一般瘋長,不僅數量急劇增加,票房也基本居高不下。在不少電影公司及制作人眼中,隻需要花幾千萬邀來數位小鮮肉乃至老鮮肉演員,再根據一本曾經火過的青春小說為藍本,兩三個月就能拍出一部票房上億的青春電影,可見“青春片”已經成為“本小利大”的代名詞。據了解,今明兩年,不少影視制作公司還將推出一批青春小說改編的電影,其中不少已進入拍攝階段,比如光線傳媒已宣布將制作《誰的青春不迷茫》,而《泡沫之夏》也宣布要拍攝電影版。可以預見,一大波青春電影正在路上。
盡管電影公司對於青春電影異常熱衷,票房也基本高高在上,但目前市場上青春題材電影品質的下降有目共睹。此前《致青春》《中國合伙人》口碑非常好,而《同桌的你》開始被指嚴重缺乏故事性,及至《匆匆那年》更是被指是一部幻燈片、MV大串燒。而當下的一些青春電影更是口碑差到一定程度,比如正在熱映的《何以笙簫默》,就有觀眾稱“難看得想報警”,而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左耳》即便是蘇有朋的導演處女作,上映之后還是獲得了“情節分崩離析、邏輯亂七八糟、故事洒滿狗血”的犀利評價,不過也得到了“至少沒有墮胎情節”的好評——很明顯,這是對此前《同桌的你》和《匆匆那年》等青春電影的諷刺,當時這幾部電影上映之時就被批刻意放大疼痛,情節俗套,甚至有觀眾總結出了青春電影三大法寶——“車禍、墮胎、難到老”,因此《左耳》難得沒有墮胎的情節,竟也成了宣傳的噱頭。
90后成主流觀眾顏值撐起票房
與專業影評人稱目前多數青春片質量差相對的是,深晚記者發現,多數90后乃至00后觀眾卻對目前這類青春電影極其熱衷,電影院中的觀眾也是以“校服一族”為主。被問及電影中的哪點吸引了他們,不少年輕觀眾頗為直接地表示“顏值啊!”與70后、80后羞於承認自己是外貌協會不同的是,現在更年輕的一代人完全不吝於承認一部電影中“臉”的重要性,這一點在電影《左耳》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雖然沒有大牌助陣,但歐豪、楊洋及女主角陳都靈都是青春洋溢,簡直嫩得可以掐出水來。《何以笙簫默》裡盡管黃曉明和楊冪活在一片虛化的背景裡扮嫩,但照樣籠絡了大批粉絲觀眾。
靠顏值撐起票房的青春電影不少,在顏值上吃了虧的電影也不少。2014年初上映的,由盧庚戌導演、潘粵明和劉孜、秦昊主演的《怒放之青春再見》在業內曾引起良好反響,但票房卻不佳,有影評人認為該片就栽在了顏值不夠上。而就在今年5月,也將上映一部類似題材的青春電影《搖滾英雄》,號稱主打上世紀90年代搖滾青年的生活,該片同樣由秦昊領銜主演,導演譚華既是電影人也是音樂人,他把自己的兩個夢想疊加,《搖滾英雄》就是要把90年代那群搖滾青年的青春展現給觀眾看。但該片演員表中並未看到當紅小鮮肉,最大的賣點也是“伊能靜秦昊定情之作”,照目前觀眾的口味來看,票房堪憂。(記者 蔣雙超)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3年) 7.26億
同桌的你(2014年) 4.65億
匆匆那年(2014年) 5.78億
小時代三部曲(2013年-2014年) 1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