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新華社記者攝)
Q3:一名蘇格蘭記者問,位於日本大阪的國際和平中心迫於大阪市長橋下徹的政治壓力,撤下了記錄日本侵略歷史的展品,改寫了展示說明。面對未來數年日本右傾化趨勢和政府的壓力,即便“知覽會館”不想美化戰爭,怎樣保証不變成政府的工具?
主辦方這次倒是很有“底氣”,聲稱:“這是我們的和平會館,這是我們的原則,即使我們面對來自中央政府的壓力,也一定會堅持初衷。”
Q4:美聯社記者問:“你們在座的每個人都了解其危險,就是‘知覽會館會’被一些人利用,成為美化戰爭的工具,為什麼要冒著這樣的質疑和風險,堅持為其申請世界記憶遺產。現在宣傳的方式這麼多,社交網絡也很發達,完全可以利用Youtube, twitter這些平台宣傳。”
主辦方振振有詞地說,他們能夠控制事情的走向。之所以堅持申請,是因為世界記憶遺產是一項“官方、公正的”認可,一旦申請成功,可以獲得更多認可,也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知覽會館”。況且記憶遺產的種類有很多種,有好的、快樂的,也有悲慘的、苦痛的,這些都需要被保留下來。
“神風特攻隊”襲擊后慘狀(圖片來源:互聯網)
Q5:一名日本自由撰稿人說,目前“伊斯蘭國”也在進行自殺性襲擊活動,許多年輕人被“充滿熱血”的宣傳語洗腦而投身其中。“知覽會館”每年接待很多進行修學旅行的學生,怎麼能保証這些年輕人不被那些飛行員們留下的充滿煽動性的話語帶動?這樣的展覽真的能起到和平效果嗎?
主辦方說:“你真的應當到我們的紀念館去看一下。我相信,沒來參觀過的人,可能無法真正理解我們想要傳達什麼。但一旦來過,通過閱讀這些信件,掌握到一手資料,就不會有這樣的顧慮。”
Q6: 一名日本記者問,怎樣看待中國以同樣的理由,為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的相關史料申請世界記憶遺產?
主辦方說,如果這些資料真實性得以確認,申請當然沒有問題。
“知覽會館”館長上野勝郎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攝)
現場記者告訴新華國際客戶端,參觀過“知覽會館”的很多人,都會得到與幾名西方記者相似的印象:它雖以和平為旗號,干的卻是為軍國主義招魂之事,居心可疑。在這個“和平會館”裡,特攻隊員被塑造成悲情英雄,他們的“事跡”,非但不能啟發民眾反思戰爭,反而會引發對敢死隊員的同情甚至崇拜。
究其根本,就在於日本巧妙地混淆視聽,強化自己戰爭受害者的形象,淡化甚至逃避自己發動戰爭的責任。南九州市長和紀念館工作人員口口聲聲說自己申遺的目的不是為美化戰爭,那麼為什麼去過的人,大多數卻正有這樣的感受呢?
眾所周知,“神風特攻隊”是日本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化身,是日本侵略戰爭中難以回避的一頁,當然應該被真實記錄下來。只是,缺了承認侵略歷史、真誠反省責任這個前提,它隻會淪為日本右翼給民眾洗腦的工具。(記者朱超,編輯郜婕,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