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抗戰時齊白石閉門謝客 提筆畫4隻螃蟹氣壞日寇

孫晶岩

2015年07月07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抗戰時齊白石閉門謝客 多次拒絕為日寇作畫(圖)

  人民英雄紀念碑抗日戰爭浮雕

  編者按:70年過去了,抗日戰爭這段交織著血與火的歷史依然牽動著無數人心。抗日戰爭是對民族精神的一次檢驗,特殊年代裡迸發的血性和風骨至今仍令人感佩。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本版刊發一組抗戰題材作品,重溫那崢嶸歲月。

  卡爾遜和延安抗日文藝工作團的故事

  抗戰期間,大批知識分子投奔延安、投奔八路軍。從延安到西安,不通火車,還有敵人的追殺,可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青年從四面八方沖破封鎖線奔赴延安。為什麼大家爭先恐后投筆從戎?一方面有對日寇的民族仇恨,好男兒志在報國,另一方面在於當時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非常重視,對知識分子的團結和愛護做得很好。

  抗戰后期,在延安的知識分子有4萬多人。邊區對知識分子的愛護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落在實處。一是讓他們有事可做。知識分子大多被安排到延安創辦的30多所專門院校工作學習,比如作家丁玲、蕭軍、艾青、柯藍、劉白羽、陳學昭等人可以寫小說、詩歌、散文,歌唱家王昆等人可以唱歌,音樂家冼星海、李德倫可以作曲,演員崔嵬、歐陽山尊、石聯星、於藍、陳波兒、胡朋等人可以演戲,延安有文藝工作團,有戰斗劇社﹔二是對知識分子有較好的物質待遇。比如通過有差別的供給制,專門給知識分子稿酬。何干之教授每月有20元津貼,冼星海每月有15元津貼。15元的數額並不大,但跟普通的戰士相比。已經是鳥槍換炮了,殊不知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每月才有10元津貼。

  卡爾遜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位杰出的指揮官,美國羅斯福總統的侍從武官。1938年5月,卡爾遜第二次來中國,主要目的是考察抗日群眾運動和國共合作的情況。他首先來到延安,停留了10天,受到毛澤東、張聞天的接見。

  毛澤東建議卡爾遜到敵后根據地看看,由劉白羽組織5個人陪同,前提是必須有一個懂英文的人。劉白羽找了歐陽山尊、汪洋、金肇野和林山,一道陪同卡爾遜。這5個人都是大才子:劉白羽是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黨支部書記、作家,會寫散文和小說﹔歐陽山尊是戲劇家,中國戲劇的奠基人和北京人藝的創始人之一,懂英文,可以當翻譯﹔汪洋是延安抗大二分校文工團副團長,藝術家,會攝影﹔金肇野是記者,會寫一手好文章,還擅長書法、繪畫、木刻﹔林山是延安陝甘寧邊區文協秘書、延安魯藝文學系研究室實習研究員,民間文學家,從事敵后詩歌創作。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臨行前,毛澤東給他們臨時起了個名字叫“延安抗日文藝工作團”,不僅親切接見他們,還在一張白宣紙上,親筆寫了一封給八路軍總部的介紹信,又給八路軍各路將領開了“路條”,隆重介紹這一行人。

  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工作團所到之處都受到八路軍各部隊的熱烈歡迎。他們從延安沿黃河河套進入晉西北,從晉西北來到冀西,從冀西轉到冀中,見到了賀龍、鄧小平、蕭克、聶榮臻、彭真、徐向前、宋任窮等人。賀龍看了毛澤東的介紹信后說:“主席的話我們照辦。”

  在艱難的旅途中,大家關系融洽,風趣幽默。每到一地,都各施所長,做調查,搞宣傳,寫報道,編劇,組織群眾,攝影,收獲頗豐。卡爾遜被他們的抗日熱情感染,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聶榮臻愛才,看到這5個才華橫溢的小伙子打心眼兒裡喜歡。他說,晉察冀軍區缺少筆杆子,你們能否留下一個人給我們辦報紙?大家一商量,這個活兒非金肇野莫屬,就把他留在了晉察冀軍區,創辦《挺進報》。

  工作團在敵后整整待了85天。訪問結束后,金肇野留在平西擔任《挺進報》主編,跟隨白乙化在平西、平北打過仗,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戰地報道。為了報道淪陷區的情況,他曾經深入到北平、天津敵佔區,寫出了《夜襲盧溝橋》《荒淫與無恥的總站》等文章。

  上世紀30年代中國版畫的復興,魯迅先生功不可沒,他為木刻在中國的大地播下了種子。1935年元旦,金肇野奉“左聯”之命,在北平太廟舉辦全國木刻聯合展覽。在報刊上發表啟事后,收到一封來自上海的信,還有32幅木刻作品,作者分別是陳葆真、藍加、李霧城、劉峴、何白濤、張慧、羅清楨﹔同時寄來的還有一本《木刻紀程》。來信署名何干。

  這個何干究竟是誰呢?經唐訶辨認,信是魯迅寄來的。金肇野收到信特別激動,給魯迅先生寫了兩封回信,一方面向他表示感謝,另一方面向他匯報木刻展覽的籌備經過,還說北平買不到《引玉集》,請魯迅先生代買一本。魯迅立刻來到上海的內山書店,托書店給金肇野挂號寄去書。金肇野激動萬分,精神上增添了無窮的力量。他一鼓作氣給魯迅寫了很多信,魯迅先生給他回了17封信,孜孜不倦地培養他、點撥他。金肇野既是一名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開拓者,也是一名戰斗在前沿陣地的新聞記者,文筆特別好,戰地報道堪稱一流。有他這個筆杆子,再加上張致祥的潤色,《挺進報》的文章特別有水平。

  卡爾遜回國后,一直致力於中美友好,親華親共,始終沒有忘記曾經陪同過自己的八路軍朋友。

  1987年,卡爾遜的兒子專程來北京看望當年陪同父親的幾個八路軍才子。他們在劉白羽家見面了,當時林山已經去世,小卡爾遜熱情地邀請4個中國叔叔訪問美國。那年,恰巧金肇野生病沒有成行,劉白羽、歐陽山尊和汪洋應邀到美國訪問。

下一頁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