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雍城在“九都八遷”中的位置
秦國的發展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其建都500多年的過程被稱之為“九都八遷”,如果說當初在隴東地區秦國拉開了自身發展的歷史序幕,那麼后來再向關中挺進,尤其定都雍城之后才真正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強國之夢。時隔2600余年,昔日帝都芳容被黃土塵封,而自上世紀30年代至今幾代考古學人持續傳承的考古探索,逐步再現出曾經恢弘的強秦。
今年7月,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東方帝王谷》熱播后,劇中“飲馬黃河”對秦雍城的講述,考古專家對這座“水上秦都”的城市格局、城市擴建、城郭制度、陵墓、郊外祭祀等提出新觀點,再次引起公眾對這座有著300余年歷史古城遺址的關注。
雍城城址區3D復原圖
12年不解之緣
記者與專家發掘現場邂逅
以往,史學界一致認為,鳳翔縣的孫家南頭村宮殿區在成為秦人遷都的雍城后,才成為秦至西漢時期王室進行重大祭祀活動的場所。但隨著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該宮殿區勘探時意外發現的一批秦墓,改變了這個說法。這次發掘清理說明早在遷都雍城之前,此處就是西周王朝的一個封邑,並且興盛了很長時間。
2003年1月15日已是農歷臘月,鳳翔縣長青鎮寒風凜冽。記者在接到“鳳翔孫家南頭考古有重要發現”的消息后匆匆趕到了工作現場。
當日中午,記者在已經發掘的一處墓地看到,考古人員正在深約10米的墓內緊張地進行發掘清理,此時墓坑裡已露出大量的青銅器以及陶器、漆器等文物。“那個戴眼鏡的人就是省考古隊負責人田亞岐。”時任寶雞市文物局長的張潤堂指著正蹲在滿是泥雪的墓坑中忙碌的中年男子說。據介紹,為配合寶雞市某企業征地建廠,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隊、鳳翔縣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在佔地近千畝的建設區域內發現了100多座周秦時期墓葬。
“這批墓葬的發現可能要重新認識汧河流域秦國歷史發展的遺存序列,可能為探尋秦國早於雍城的另外一處城邑——汧渭之會提供有力線索。”田亞岐興奮地向記者介紹道。12年后的2015年7月,當記者和田亞岐聊起雍城考古時,他仍然對秦都城學術觀點津津樂道。巧合的是,他正在校對即將出版的《鳳翔孫家南頭——周秦墓葬與西漢倉儲建筑遺址》專著,該書中的一項內容便是當年發掘的孫家南頭村那批周秦墓葬。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