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活!上海昆劇團為"臨川四夢"打造獨一無二行頭

2016年05月06日08:58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一頂頂盔帽,面子裡子都是功夫

一頂頂盔帽,面子裡子都是功夫

昆曲 《昭君出塞》 中演員佩戴的昭君盔。 (上海昆劇團供圖)

竇雲峰(右)為演員勒頭。本報新媒體中心 張挺攝

本報記者 黃啟哲

為紀念湯顯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劇團下月起推出“臨川四夢”系列演出,《牡丹亭》 《紫釵記》 《南柯夢記》 《邯鄲記》4台大戲將在舞台上完整呈現。眼下,昆團的排練廳裡演員們正輪番苦練;而另一邊,服裝道具也在加緊制作。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介紹,僅 《南柯夢記》 這出戲新制的戲服就有100多套、盔帽40頂。

在這些裝備中,一頂頂串著珠子、綴著絨球、亮閃閃的鳳冠王帽最是引人注意。這些家什的“掌門人”,便是造型設計團隊中的盔帽師傅。

他們要憑借自己對演員、劇目的了解和對制作工藝的研究,對傳統圖樣進行改良,設計出更有特點甚至獨一無二的行頭,為角色添彩,而演出間師傅們勒頭、戴盔帽的手藝,更決定著演員舞台上的表演效果。

讓原本趴著的蝴蝶“立起來”

做盔帽這門手藝不簡單。上昆盔帽師傅竇雲峰,從業半個世紀,他見証了盔帽制作工藝的變化:“從打樣、立粉,到點翠、裝配,樣樣都有講究。”

打樣,就是設計盔帽造型。鳳冠、紗帽看似都是固定的行頭,其實需要根據演員的身型和演出要求有所改良。比如現今旦角的盔頭,南方的京、昆院團多沿用梅派的行頭,而在北方沿用的則是張君秋一派。當時男旦身形高大一些,所以他們的盔頭相對較大,如果依葫蘆畫瓢,就會出現舞台上鳳冠大小和女演員肩寬一樣的情況,整體造型失去了比例。

竇雲峰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上昆武旦老藝術家王芝泉當年排演 《三打白骨精》,演出時戴的七星額子,就是他根據她嬌小的身形重新改良的。不僅盔頭的尺寸縮小,就連上面的絨球也削減個數等比例縮小,提高支撐絨球杆的高度,讓整個盔頭又拔高了一些,顯得人更挺拔。后來,他又根據王芝泉排演的一系列劇目,改良設計了女帥盔、風帽、蝴蝶盔等一系列行頭。每處改變都獨具匠心,例如 《扈家庄》中王芝泉戴的蝴蝶盔上,裝飾的蝴蝶原本是趴在帽子上的,為了更顯精神,他把蝴蝶豎立起來,這個造型被沿用至今,立起來的蝴蝶盔也成了上昆的獨創。這些微小的變化,台下的觀眾未必能感覺得到,卻對演員的表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立粉,這一步如同蛋糕的裱花,就是在帽胎上勾勒出花紋,隨后涂膠貼上銀箔、金箔。這道工序講究的是粗細均勻,速度快慢要掌握適宜得當,以圖案干淨,不堵帽胎上的鐵絲網眼為佳,用量手勁兒也要掌握,手一抖就是一個疙瘩。膠水黏性效果也要把握好,工藝差的盔頭直至演員演出時還在掉銀箔粉。點翠,如今叫點綢,把綢制的圖案貼在盔頭上。舊時用的是翠鳥的羽毛,如今翠鳥成為國家保護動物,就以翠綠色的綢緞替代。雛形有了,最后就要裝配珠子、絨球、抖須等部件。

上昆幾位造型設計老師對這些工藝了如指掌。過去有專門戲曲服裝廠流水作業,如今這門手藝卻逐漸失傳,鮮有稱心的手藝人,所以盔頭的制作也越來越粗糙。說著,竇雲峰拿起兩頂同樣的王帽給記者比較,一頂帽子上面的龍頭裝飾是立體的,綠綢為底,兩隻血紅的眼睛非常有神;而另一頂上的龍頭僅以立粉勾勒輪廓,比較粗糙,隻能遠遠看個大概。

哪怕抖水紗勒頭也是技術活

如果說五彩斑斕的盔帽是面子,那麼纏水紗勒頭就是裡子。

跟盔帽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竇雲峰卻說自己的老本行是“勒頭”和“戴盔帽”。上世紀60年代,他考入上海戲曲學校學習淮劇,嗓子不行,15歲的他便改了行,被分配到了舞台班的盔帽組。最開始他老大不情願:“干盔帽不就是給人勒個頭?”沒想到,光是抖水紗,折疊好交給演員這幾個簡單的動作,就練了半學期。

勒頭是門學問,勒得緊了演員不舒服,甚至會在台上嘔吐,勒得鬆了,一開打就盔帽掉落,行話叫“掭頭”。手上的功夫,是有高下之分的,看手勁兒也看勒頭的位置———緊貼著枕骨下面,避開經絡,勒得牢靠也不那麼疼。

如今,上昆的第一代的造型設計師傅已經退休多年,活躍在第一線的是他們的徒弟。戲曲演員講傳承,幕后傍角兒的師傅手上的絕活也不能斷。竇雲峰的兩個徒弟,一個也是演員改行,另一個則是他在上戲講課時候發現的好苗子,自己學了4年的技藝,傳給他們花了6年。如今徒弟接了班,竇雲峰也沒停下來,成了老搭檔、師兄蔡正仁的指定化妝造型師,服飾造型、連同化妝都能一並包辦。蔡正仁說,“我的臉型、頭圍他再熟悉不過。不必提要求,由著他打造。”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