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靖江王陵考古项目完成田野工作 7座靖江王陵露真容【3】

龚亮勇 杨亚

2015年01月29日15:11    来源:广西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靖江王陵考古项目完成田野工作 7座靖江王陵露真容

靖江王陵考古项目完成田野工作 7座靖江王陵露真容

  寂静王陵“诉说”历史风云

  有“岭南第一陵”之称的靖江王陵,如今进一步得到考古清理,面貌更全面、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于桂林而言,是一笔财富,也是一份荣耀。

  走近这片静静躺在市郊的陵园群,历史就附着在残存的一砖一瓦之间。600多年后,当喧嚣归于平静,这些遗迹愈发具有魔力。它们似乎在用更平和的语气讲述一众王爷与一代王朝、一座王陵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藩据桂林

  1月23日,尧山脚下,一片被层层丛林包围的黄土地,在冬日暖阳下,显得万分寂静。

  这里是靖江悼僖王的陵墓,置身“回”形陵园中心,虽然陵园建筑已然坍塌,但是,建筑基址所勾勒的轮廓依旧清晰。

  记者沿着陵门进入中门,通过神道后,沿着台阶来到享殿,近距离面对安葬王爷王妃的墓冢土包。这片归于沉寂的土地下,记录着翻江倒海般的历史风云。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二代靖江王”悼僖王的陵园,是所有靖江王陵里面,面积最大的,共363亩,上个月清理完毕后,王陵的全貌第一次完整展现在世人面前。

  清理后,此前埋没的地方被进一步挖掘,奉祠等新的发现更加印证了王陵昔日的辉煌,从考究的规模建制和出土文物来看,“浑身”散发着皇家王族华丽富贵的气息。

  时间回到600多年前。

  1368年,在多年战争之后,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初期,边境战事不断,这位雄才伟略的皇帝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藩王作为皇家在地方统治的代表,能够起到震慑作用。

  1370年,靖江王与秦、晋、周、燕等九王同时受封,藩国桂林。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曾祥忠介绍,当时分封的藩王均在明帝国的重镇名邑。桂林当时是中原通岭南地区的必经之处已经成为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

  根据史料记载,靖江王是明朝唯一一脉非帝系的本家朱姓藩王。首膺靖江王封号的朱守谦,是朱元璋大哥南昌王朱兴隆之孙,与朱元璋在血缘关系上一脉同宗。

  不过,分封后的朱守谦并不安分,因为“淫虐”,劣迹斑斑,仅仅三年就被召回废为庶人,又去了凤阳七年,后来在云南恢复其藩王身份,但朱守谦“益贪暴”,召回京城后被禁锢死于狱中。如今,靖江王陵陵区只有朱守谦的衣冠墓。

  不过,朱元璋一直未废除靖江王这一封号,他令朱守谦长子朱赞仪袭封,并重修王府。朱赞仪即“二代”靖江王,被称为“悼僖王”。

  此后,靖江王位在明期间世袭相传,王死后被安葬在尧山脚下。

  据介绍,靖江王国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封立到清顺治七年(1650年)亡国,共存世280年,历14王,成为明代藩王中延续时间最长、传位人数最多的一脉。除了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谦、废王朱亨嘉和末王朱亨歅外,其余11位靖江王均在桂林建有陵寝,俗称“靖江王十一陵”。

  “还原”王陵

  在经过两年多的陵园清理后,十一个王陵的布局、大小等,首次准确清晰呈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意义不言而喻。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从悼僖王陵开始,逐一走访了11个陵园。陵园群的整体概念和局部建制,更为具象地浮现出来。

  整体而言,靖江王十一陵在尧山西麓由南而北分成三个区域。

  南区以1408年最早入葬的悼僖王陵为中心,在周边建立了怀顺王陵、庄简王陵、昭和王陵、端懿王陵、安肃王陵、恭惠王陵、康僖王陵和温裕王陵。这些陵园之间的间隔都在500米之内,错落分布,布局紧凑。可以明显看出诸王是按同一兆域合族而葬的理念逐次葬入陵区。

  在山林中,由南陵区向北直线距离约二千米,是第十一任靖江王朱任晟的宪定王陵,再往北直线距离约二千米,是第十二任靖江王朱履祐的荣穆王陵。

  究竟每一座陵园如何布局,又有着怎样的面貌?这在早些年的考古工作中,并没有呈现出来,只是根据墓冢土包和排列的石像作出判断。而最近两年多细致的清理工作,让这些全部得以呈现。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明朝期间,中央集权的思想尤被统治者看重。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其陵墓均由朝廷遣官按定制营建,靖江王也是如此。这样做一是可以显示皇室家族的高贵,同时又通过陵园大小和用料,区别皇帝同藩王的地位不同。

  永乐八年(1410年)的时候,朝廷有了完整的“王府造坟”规定,而靖江王陵陵寝制度的确定,应当从“三代”庄简王陵开始。庄简王陵之后,虽然在面积和建筑规模上有小的差异,但是整体陵园布局如出一辙。

  以此次清理工作中修复了的“五代”昭和王陵为例。陵园以神道为中轴线,由外而内分别为外门、中门、石供台、享堂(即安置祖先牌位用来祭祀的屋子)和圆丘形墓冢(即地宫所在地)。

  神道笔直,两侧对称摆放11对石像生,其中外门前有守门狮一对,中门前由外而内分别为望柱、石狮、石羊、石虎、麒麟、武士驭马、石像、文臣各一对。享堂前有男、女侍各一对。

  从陵园基址不难发现,陵园以享堂为中心,依外门和中门圈以两重围墙围护,呈“回”字形。

  站在陵园中间,记者脑中不禁现出王族祭祀时的情景:祭祀者从外门进入,经过神道时,两边的各样石像夹道,通过中门,来到享堂内,面对着身前的墓冢跪拜祭祀,场面宏大。

  石像生中,有一个显得比较特别,是一个武士拉着一匹马。专家们解释,当武将和马两者合为一体,雄壮威武的武将顿时降格为驭马的马倌,这是高高在上却总提心吊胆的最高统治者最愿意看到的。

  而从此前已经清理的三座王陵(安肃王、康僖王、宪定王)的地宫看,总体大同小异。地宫墓室分左右两室,两室门同一山墙,两室结构相同,中间共一道砖墙,形成对称。据称,按照明朝的丧葬制度,一般藩王都是夫妇合葬。

  “当时各靖江王陵的建设,基本都遵循这样的朝廷礼部规制,比较相似。”曾祥忠说,这也是对史书上记载的明朝王陵建制的最好实物证明。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