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琅琊榜""伪装者"等大热:网文影视化得女人者得天下

2015年10月23日07: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网文影视化得女人者得天下

  今年以来,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呈井喷趋势,尤其是暑期以来,从《花千骨》、《伪装者》到《琅琊榜》,一部火过一部,你不知道“小骨和师父”、“楼诚”、“苏兄”这些关键词简直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这些剧引发的巨大轰动几乎都来自女观众的尖叫声,在各种“舔屏”、“如何能睡到××”、为“楼诚”CP还是“靖苏”CP站队的呼声中,我们一方面感叹于这个时代女性大胆消费男色潮流之凶猛,另一方面也发现,越来越满足女性想象的理想男主角,正大规模地从网络YY小说走入影视市场。“讨好女性”的原则,正在修改着传统文学和影视剧中对于理想男性的定义。

  事实上,从早几年的《步步惊心》、《甄嬛传》、《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今年的《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大热的影视剧,似乎在影视市场改编之后大获成功的网络小说,都是女性向网文,这让某些评论者惊呼“得女性者得天下”、认为女性向网文在影视市场所向无敌的同时,也让不少不了解网络文学发展的人对“女性向”概念的突然走红充满了好奇。什么是女性向网文?它为什么会在影视剧市场全面获胜?成为受女性欢迎的男主角的要素是什么?本期青阅读专题,尝试着解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什么是“女性向”网文

  网文作者及研究者、北京大学的肖映萱对“女性向”突然走红的说法不以为然,她说,事实上,“女性向”一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分支。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琼瑶、亦舒、席绢等港台作者的言情小说席卷内地,“女性向”就已经在内地有了较广泛的受众人群。内地网络文学形成之初,红袖添香、晋江文学城等“女性向”网络文学网站就随之创立,并在整个网络文学版图上稳固地占据着一席之地。肖映萱认为,“女性向”是在逃离男性目光、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以女性自身话语书写的一种趋势,不那么容易进入默认以男性视野为主的“大众”视野,直到近几年,《步步惊心》、《甄嬛传》、《何以笙箫默》等创作于十几年前的作品通过影视改编的方式被搬到观众面前,才表现出某种滞后的“流行”,造成了“女性向”作品以前“不那么受欢迎”、现阶段“受到普遍欢迎”的表象。

  青阅读记者从阿里文学以及网易云阅读平台情况了解到,女性向作品的读者总体以学生、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为主。“从阿里文学的平台来看,青春校园类小说,是10-20岁年龄段读者的最爱;其他题材的小说主力读者群都集中在18-25岁之间,25-35岁年龄段也有较大的读者群。”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如是说。

  网易云阅读总编辑范少卿则介绍,该平台数据显示:女性向网络文学读者大概会以23岁作为分界点,“23岁以下的学生群体会对耽美、校园、架空以及穿越题材更热衷,23岁以上进入社会的女性的关注度更为广泛,特别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女读者对霸道总裁类的职场文学感兴趣。”

  周运认为,女性向网文虽不及男性向网文占的市场份额大,但依然有很大成长空间:“从阿里文学平台看到的作者和CP收入数据来说,不少女性向作品单本书订阅收入最高能达到月结算10万元的水平。”

  网易云阅读平台范少卿则认为,女性向网文在未来将很有生长空间:“整个网络文学市场在2015年已经突破70亿市场规模,而市场估值也已突破100亿。其中女性题材的经济价值占比20%-30%。女性文学每日消费用户占云阅读总消费用户的60%左右、女性活跃用户以及客户端内女性向内容的流量占52%,女性向网络文学小说单本作品单日收入最高可达2000元,一年80万元左右。”

  为何女性向网文在影视界全面获胜

  肖映萱认为,“女性向”的走红和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有关,这让她们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去阅读、购买“女性向”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品,甚至逐渐掌握了某种购买力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电影、电视剧市场)。通过对流行文化市场的占有,把“女性向”推到一个不得不被商家们重视的地位。

  尽管如此,女性向网文在整个网文市场的经济价值中仍然只占20%-30%的比重,却为何能在趋利而往的影视圈占据所向披靡的霸主地位呢?

  网络文学评论栏目“YY星书评指南”评论者农民玲认为,这首先主要是成本决定的:“女性向的网文一般格局都相对小,情节也相对简单一些,换地图也少一些,更多流于心理和情绪的推进,拍成影视剧大部分都是室内景,相对需要成本比较小。最重要是,颜值高,服化道美,俊男美女可劲儿塞也不违和——你不能改编一个男频的朝堂改革文然后都放美男吧,而仙侠类要做到位,后期成本也会非常高。”

  另一位评论者大尾巴狼周小蓉则认为:“首先,中国电视剧的主要受众是女性,满脑子粉粉泡泡的女白领,可比什么都追问一个‘为什么’的理工科程序猿要好取悦得多。其次,女频文撑死了谈个小爱睡个四爷,而男性向网文题材要么走盗墓玄幻修仙流,要么走征伐天下种马争霸流,文章动辄800万字起步,改编和过审难度巨大。”因此她认为,并不是女性向规则所向披靡,而是男性向文改编的难度、制作的成本、审批的风险过大,影视圈被迫阉割了男性向网文而已。“难道你没发现,在管控没那么严格的游戏界,男性修仙文改编游戏早已一统江山了么?”

  网文标准正在改变影视剧审美标准吗

  网文改编电视剧,让很多传统影视剧观众大跌眼镜的是,不仅是开挂、完美、禁欲系男主的出现,还有表现男男基情胜过剧情合理,表现爱情细节不重视戏剧进展,为衬托主角配角完全符号化等等不符合传统影视剧叙事结构的手法出现,这是否意味着网络文学一切以让读者爽的原则,正在改变着影视剧的叙事、审美标准呢?

  在肖映萱看来,影视剧中“腐向”的CP联想,是近年来网络耽美亚文化对大众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的。很难把“腐”界定为影视剧中某种人物的特质,事实上,只要有多个“高颜值”的男性角色出现,受耽美文化耳濡目染的女性观众自然而然会产生“腐向”的联想。

  农民玲却认为,与其说网文标准改变影视剧标准,不如说年轻一辈女性在用自己的欣赏水平改变影视剧审美。“因为网文作为靠读者的订阅和打赏盈利的产品,先天就是会不停调试作者的写作适应读者需求,它的爽点其实就是年轻一辈阅读者适配的价值观和要求的爽点,比如苏啊,耽美啊,禁欲系啊。”

  而大尾巴狼周小蓉则认为,以爽为基准,不只是网文改编影视剧带来的,而是时代使然,对于如今随时上网的观众来说,“在拥挤的1号线上刷个剧,你还要跟我提情节叙事逻辑ABC?”

  不过在她看来,网文改编影视剧恐怕会越来越难,“总体而言,除开宅斗和女尊,女频主要类型文种差不多都已经被搬上银幕了,比如仙侠文(《花千骨》以及正在拍摄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总裁文(《杉杉来吃》)、宫斗文(《甄嬛传》)、校园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清穿文(《步步惊心》)、虐心文(匪我思存全部小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出名早。这几部作品基本上都完结于2010年以前,属于网文新浪潮草创阶段的产品。而原创网文的第二波浪潮裹挟着更新鲜更野蛮的商业力量而来,这些为点击量而生的小说,当然更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趣味,可也意味着更大的改编难度: 80万字的《琅琊榜》拍了54集,200万字的《庶女攻略》你准备用几年时间把它交代完毕呢?”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刘净植

  什么样的男主角能够讨好女性?

  《花千骨》以玛丽苏取胜,让无数少男少女眼冒桃花,《伪装者》和《琅琊榜》则让一众“腐女”尖叫舔屏不能自已,归根究底,都是网文给设定了一个能从方方面面讨好女观众的男主角!那到底什么样的男主角才能让女人们花见花开呢?本人不才,作为一个网络小说爱好者+电视剧儿童,就来给大家试着唠一唠。

  颜值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这就是个看脸的时代,而不好看的男主角无论如何也让人YY不起来。

  看看作者的描写吧!《伪装者》的原作《谍战上海滩》里是这样描写男主角明台的:“一个俊朗的年轻人,手搭在那份过期报纸上,头斜倚在柔软的沙发靠背上,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身上的领带、领带夹、皮带、袖扣无一不是精品,身上居然还有淡淡的柠檬香气。”而《琅琊榜》中的梅长苏,纵然是削皮锉骨做了整容手术,却依然有一副出尘绝世的好皮囊:“一个容颜清朗,身着月白文衫的年轻人悠悠然靠在一张软椅上……他抬起眼睛,微微地回了一笑,淡淡浅浅的,却让人突生一股月白风轻之感。”如果说这两部作品一个写谍战,一个写权谋,男主角如何美型或许不能过分描写,那么《花千骨》作为一部言情小说,在白子画上仙的闪亮登场的介绍上是不惜一切笔墨的,篇幅之长令人叹为观止,所以我们只能摘取其中一句:“无法用任何词语去描述他,任何描述出来的他都不是他。”

  出身

  跟颜值一样,这样东西也是男主角自带的光环,没得选的。虽然现在既有村长打乡长的种田文也有口味清奇的读者,但是请面对现实:你是不能指望每天住出租屋挤公交但却满脑子公主和王子童话的普罗大众,能对着天天在搞水产养殖的村长他二大爷的干儿子YY的。所以男主角肯定得是出身高贵,不是三界六道里最高级别的上仙(白子画),就是京城里最耀眼的少年,皇帝是他二大爷,哦不,亲姑父(梅长苏的前身林殊),再不然就是上海滩霸道女总裁的弟弟,打小就打飞的去欧洲喂喂鸽子、一开口就会讲希伯来语的少爷(明台)。就算这男主角真是个养猪专业户,那肯定也只能是幌子,君不见乞丐也可能是洪七公,扫地僧才真的身怀绝技。就算他没有秘密,那至少在前世,人家也得是个天蓬元帅什么的。

  外挂

  外挂,是指利用电脑技术针对一个或多个网络游戏,通过改变软件的部分程序制作而成的作弊程序。所以如果有人说:“男主角简直就是挂神啊!”就是说他纵横在故事中有如神助,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类可以达到的境界——简直像在网络游戏里面对手无寸铁的对手作弊一样。这一点在《伪装者》和《琅琊榜》里表现得非常明显,男主角想要谁完蛋谁就得完蛋,反派的智商基本就没有在线过。就算为了“节目效果”让你的心揪起来那么一丢丢,但总有各种同志、故旧、下属、炮灰在关键时刻出来替男主角堵枪眼,要不就是男主角事后风轻云淡一笑:呵呵,我早就布下了这着棋。哪怕是能借来东风的诸葛亮也会算漏了自己的七星灯灭,但我们的男主角永远是算无遗策。不过,网文也好电视剧也罢,就是为了娱人为了让读者爽,你总不能指望苦哈哈的普罗大众喜欢看男主角像自己一样被人如同弱鸡一般欺负,人人都是想有一个“挂”的。

  苏

  “苏”是属于主角的光环,有此光环护体者,女的是玛丽苏,男的就是杰克苏(也有说汤姆苏的),苏光压体之下的主角一出场,故事里的其他人等会自动拜倒在他们脚下,成为××全球后援会的骨灰级会员。没有拜倒在脚下的不是最后被踏上一万只脚的大反派,就是因爱生恨的脑残粉。就好像《花千骨》里的小骨,所有男人都爱她爱到骨头里,分分钟想为她去死。同样的,《琅琊榜》里的苏兄也是一样,还没出场呢,就已经“满朝文武爱上我”。

  苏,还意味着:这脾性这设置,真合读者我的口味啊!

  基情

  或许十几年前谁也想不到,“基情”在这些年里从“地下情”逐渐浮出水面,如今已经俨然一副“全民皆腐”的态势。仿佛男人和男人之间已经不再能有正常的兄弟情谊,一旦有情,必然是CP。这其中的所谓基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恋,网文中的基情也很难完全归入同性恋题材,但是很多女性读者就是喜欢这种隔靴搔痒,欲说还休的男男之情,不但有很多YY的空间,而且有一种奇怪的虐感。看看《琅琊榜》这段描写:

  “殿下!”梅长苏急行几步,挡在萧景琰之前,却又因为气息不平,一时难以接着说话,剧烈咳喘起来。靖王虽然愤怒,但见他病体难支的样子,也有些心软难过,便停下了脚步,没有强行离去……“什么?”靖王正要发作,便被一把按住。虽然按在臂间的那只手绵软无力,他却不知为何没有挣开。

  如此细腻感人的描写,难道你真的不会想歪?

  虐

  既然说到虐感,这就不能不提虐男主的戏份儿了。就算你是出身高贵的美少年(大叔),也逃不过作者的魔爪。你以为《五十度灰》满足了所谓的女性的抖m心理就算完了吗?Naive!她们心里还潜藏着一个磨刀霍霍的抖S呢!不然为什么这些男主角都被精心安排了各种被误解乃至于捆绑、吊打、受伤、中毒、吐血的戏份儿?为什么看着男主角颓然晕倒的模样、苍白的嘴唇、受伤的身体、还有一口口喷在地上的老血,就觉得哎呀真是心疼催泪我见犹怜呢?所以虐的要素一定不能少!

  禁欲系

  所以说女读者真是很难取悦的一群人,虽然基腐和虐看起来情色满满,但是男主角偏偏又是禁欲系的最吃得开。年初的时候热播的《何以笙箫默》里,何以琛就为女主角守身如玉了七年啊,多几年贞节牌坊都该立起来了,而《琅琊榜》里的梅长苏等待复仇的十二年里身边除了飞流这个可爱的男孩子,也没别的女人,至于苦守长留不知道几千年无欲无求的上仙白子画更不用说了。想想也是,就算是有个好皮相还出身高贵,但是却一副纵欲过度色中饿鬼的猥琐相,哪个女孩子会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看上去干干净净,闻起来清雅迷人,对女子绅士有礼,哪怕是爱而不得,也落得一个被美图秀秀柔化过一般的美好回忆不是吗?所以这年头流行禁欲系老干部不是没有道理的。

  文/唐吉诃德

  为什么女性喜欢这样的男主角?

  为什么高颜值、高智商、高出身、带有腐向和禁欲色彩的男主角格外受欢迎?青阅读走访了一些专家,看看他们是怎么解读的。

  专门研究网络文学的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苗苗认为,梅长苏是很典型的女性向网文的人物:“年少时候经历挫折很吸引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聪明绝顶,符合中国文人的传统‘真正的高手是不动手’。文弱可以凸显女性的强大,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出女性的保护欲。”许苗苗觉得,抛开古风的设定,梅长苏解释了女性向文学中的多数男角色干净身手不凡但略有文弱的形象,“能给女读者安全感。”

  安全感也是许苗苗认为的禁欲系男主大受欢迎的原因,她认为:“男性作者的小说中,不论在故事叙述还是男女的情欲中,都是在物化女性,简单把女性符号化为性的角色。反过来女性向小说,女读者并不愿意看赤裸的色情描写,反而是单纯的只谈情感不谈性的故事让女读者觉得被尊重。在这里男性角色没有攻击性,给人更多安全感。”

  而谈及如今对“男男基情”普遍YY的耽美文化,许苗苗认为这种把“男主角留给男主角”的设定,是因为读者会把自己带入小说想象,“女主人公不会人见人爱,如果作者把完美的男性恰好留给读者不喜欢的女性,或者说女读者觉得和自己很像的主角没得到男主角,就会失落,所以我得不到不如让他属于别的男性。”

  学者李银河接受青阅读采访时,则认为大多数性向正常的女性喜欢耽美的原因在于:“少女情窦初开欣赏男同性恋少年的爱情,有一定形成原因,有分析认为这些女孩都处于家庭教育严谨,家里不允许她们过早涉足男女之情,所以会成为耽美文化爱好者。”

  至于小说中普遍存在的玛丽苏和杰克苏情结,李银河认为:“其中刻画了女孩最渴望的爱情的幸运。玛丽苏情结在西方小说中早有传统,很平常的女孩得到很多人的爱。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其实都很普通,希望能有拥有白马王子的幸运。”许苗苗也提到弥补现实缺憾的问题,“女性向的网络小说,既要有情感又要有离奇的故事。如果是复刻普通人生活,必然不会有市场。令人羡慕的男主角才能有圆梦的感觉。”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责编:陈苑、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