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登陸央視一套的大型勵志真人秀節目《出彩中國人》,昨日元旦期間也在加緊錄制中。功夫巨星李連杰吸引了大批身懷絕技的選手至現場,他們都想博得偶像的青睞,但當面對這些苦練武術卻又對武術本質懵懂不已的晚生后輩,李連杰不禁深感自責,甚至開始懷疑起自己當年參演電影《少林寺》是否正確。
《少林寺》成心結:誤導了多少年輕人?
坐鎮《出彩中國人》評委席,李連杰顯然比周立波、蔡明承受了更大壓力,因為幾乎每位選手登台都會強調:“我是看著您的電影長大的”。32年前,一部《少林寺》讓李連杰聲名鵲起,成為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連周立波都迫不及待要在評委席上“拜師”,高抬左腿,向“李大俠”顯擺自己的功底。面對周立波的殷勤,李連杰苦笑道:“我為什麼來這,就是現在打不動了,得跟周立波學學‘貧嘴’。”
隨著年歲漸長,李連杰開始反思自己的“武林之路”,“《少林寺》對我很重要,當時大家能喜歡,我特別高興。”但他又說起了深埋心底的煩擾,“我30歲以后開始自責:當初為什麼要拍這部戲,我又誤導了多少青少年學武?他們明明都沒弄清武術是什麼。”當有選手因看了《少林寺》去習武,卻被一些人拉去打群架時,李連杰連連嘆息:“就是有這樣的事發生,我才自責。”好在,李連杰的英雄形象還是給了一代人正面激勵,有位選手就道出了自己和李連杰的“淵源”:他曾從一群持刀劫匪處救下一位女性,而這股勇氣就是從李連杰的電影中得到的。
嚴謹論武:成龍、甄子丹是表演型功夫高手
在一般人看來,無論是舞台上的功夫表演,動作片中的武打鏡頭,還是武術比賽中的套路拳法,都是中國武術,並沒有太大不同。但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李連杰眼裡,不同武術之間的個中區別還是很大。
在《出彩中國人》錄制現場,一組來自河北的選手用他們自編的武術表演征服了全場觀眾。他們在台上談到夢想,希望能繼續探索武術表演的可能性,等從舞台上退下來后再教普通人練武強身。李連杰對此設想表示不贊同:“你們還沒搞清武術是什麼,這樣走下去很容易‘越界’,我認為現代武術就分為四類:以實際格斗為目的的實戰型﹔以拿冠軍、出成績為目的的體育競技型﹔影視劇與舞台表演結合的表演型﹔以及以健身為目的的武術鍛煉型。”
李連杰在評委席認真談論武術分類,試圖糾正選手輕易“跨界”的想法,“每個門類都不一樣,都得從頭學起。”也有些選手擔心自己年紀大了表演余地會變小,李連杰干脆拿成龍和甄子丹當例子,“表演類武術的壽命一點兒都不短,反而有特別大的空間。成龍大哥60歲了還在表演,甄子丹50歲了拍電影還那麼威猛。”
動口也動手,盡顯大俠風范
觀眾上一次看李連杰持劍而立,還是兩年前的電影《龍門飛甲》。影片中的李連杰一人一劍,俠士形象深入人心。在30多年的從影經歷中,李連杰接觸過無數神兵利器。因一位選手將李連杰曾使用過的佩劍帶上舞台,李連杰也意外見到了“老朋友”。周立波主張“寶劍配英雄”,力邀李連杰上台展示神器使用方法。面對“故友”的召喚,李連杰半推半就上了台,接過劍之后眼神也變得犀利起來。他時而手撫劍身,時而掂量劍重,眼看李連杰光顧賞劍,一旁的周立波急壞了,“我看你不如舞一段讓大家開開眼界。”抵不過觀眾的熱情,李連杰還是擺開了架勢,一手執劍,一手做劍指,大俠風范顯露無遺,李連杰行雲流水的動作也讓現場觀眾連聲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