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湖南首發

唐小晴

2014年01月05日1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湖南首發

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湖南首發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左)與安鄉縣縣長張陽(右)。 楊華峰 攝

《安鄉湯家崗》首發。 楊華峰 攝

湯家崗遺址現場。 楊華峰 攝

中新網安鄉1月4日電(記者 唐小晴)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4日在湖南安鄉縣首發,來自北京、廣西、江蘇等地的考古領域專家和安鄉縣政府官員共同見証了這一重要時刻。

湯家崗遺址位於湖南安鄉縣安全鄉,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是湘北洞庭湖地區一處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該遺址包含湯家崗文化和大溪文化兩期遺存,前者時代距今6000-6800年左右,后者距今為6000-5300年左右。其中,湯家崗文化遺存是該遺址最為重要的遺存。

記者獲悉,1978年、1990年和2007年,湖南省博物館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別對湯家崗遺址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揭示了一批重要遺跡,包括聚落壕溝、公共墓地、大型居址等,並出土了大量精美白陶器,獲得了大量珍貴資料。而湯家崗遺址保持完好、功能區分明顯、墓地布局嚴謹的特點,也為研究史前聚落形態及變遷和古代社會組織結構提供了典型實例與重要材料。

據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安鄉湯家崗》系第二次、第三次考古發掘資料的匯集,分為上下兩冊,著重就湯家崗文化遺存聚落壕溝、墓地結構、文化內涵、文化關系、生態與經濟,以及白陶遺存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郭偉民說,湯家崗遺址的三次發掘都有重要發現,最為重要的就是出土的白陶,白陶上復雜的紋飾,可能反映古人的一種思想。同時,湯家崗遺址發現的明顯墓地布局,意味著6000多年前社會開始向復雜化遞進,這為后來中國文明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安鄉縣委書記宋雲文表示,湯家崗遺址的發掘是洞庭湖區人民的一件大喜事,遺址自從上世紀70年代發現以來,安鄉縣政府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了負責領導小組,每年召開專題會研究湯家崗遺址的保護工作,且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拿出幾百萬從事該遺址的保護和整理工作。

宋雲文說,為保護遺址,安鄉縣對遺址周邊的農業生產、百姓住宅,以及交通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都做了一個整體規劃,並在當地進行廣泛宣傳,盡可能的不要破壞核心區。“湯家崗遺址的文化不僅僅是屬於安鄉人民的,同時也是屬於洞庭湖區人民的,應該保護好、宣傳好,讓更多的人知道洞庭湖區人類的祖先曾在這裡生產、生活,讓后代銘記祖先的勤勞。”宋雲文希望上級主管部門、有關專家、社會各界多給予湯家崗遺址支持。

據悉,安鄉縣擬在湯家崗遺址建一個博物館,對出土的文物開展進一步整理和宣傳,目前已列入“十二五”規劃,但財力有限是面臨的一大難題。(完)

(責編:溫靜、張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