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年春節相對較“早”,而明年春節又相對較“晚”,所以即將到來的農歷甲午馬年將會出現我國傳統歷法中的“一年兩頭春”。
天文專家表示,農歷馬年“一年兩頭春”是正常歷法演變所致,與凶吉禍福無關。
按照傳統的排序方法,立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的具體時間一般都在陽歷年2月4日前后,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度。那麼,即將到來的甲午馬年為何會有兩個立春日呢?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解釋,2014年1月31日開始進入農歷甲午馬年,而直到2015年2月19日才會迎來下一個農歷新年,所以農歷甲午馬年就包含了兩個立春日,即馬年的正月初五立春(2014年2月4日)和同年臘月十六(2015年2月4日)再次立春,這種現象被稱為“一年兩頭春”,2012農歷壬辰龍年也是如此。
記者了解到,與“兩頭春”相對,還有“無春年”,即整個農歷年中沒有立春日,如2013農歷癸巳蛇年﹔當然,也有農歷年隻有一個立春日的,又稱“單春年”,如2011農歷辛卯兔年。天文專家表示,“兩頭春”“無春年”或“單春年”都只是正常的歷法現象,公眾不必大驚小怪,更沒有必要將其與吉凶禍福等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