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歷來是文人墨客們津津樂道的文學主題。那麼,作家們筆下的春節,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各處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內設著天地紙馬香供,大觀園正門上也挑著大明角燈,兩溜兒高照,各處皆有路燈。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團錦簇,一夜人聲嘈雜,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絕……”《紅樓夢》第53回,一代文學大師曹雪芹運用精彩的筆墨,細膩地描繪了舊時王公貴族過年的熱鬧情景。
魯迅筆下的春節,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在他的小說《祝福》裡,魯鎮的新年洋溢著喜慶,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的爆竹,散發著幽微的火藥香。“祝福”亦稱“祚福”,據說始於元朝,千年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成為紹興人特有的過年方式。
老舍對於春節的描寫,更顯溫馨和歡樂。“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兒。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這種具有京味兒特點的春節,讀來讓人振奮,充滿喜悅。
“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在《沈從文文集》裡,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小時候春節玩兒燈放焰火的場景。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誰家焰火出眾超群。熱鬧非凡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目,更是一種燦爛優秀的文化。透過作家筆下絢麗多彩的春節,我們看到,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種文化都在傳承和發揚,每一個春節的背后,都彌漫著濃濃烈烈的華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