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文化專題>>我們的節日——春節>>春節民俗大薈萃

民俗專家:春節全家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時間

周潤健  蔡玉高

2014年01月16日15:42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俗專家解釋春節為何要吃餃子

春節吃餃子(資料圖)

為了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在中國北方,過年時,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民俗專家介紹說,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必不可少的美味。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餃子是一種以面皮包餡、形如半月或元寶形的面食。餃子是中國北方的典型民俗食品,人們認為“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在中國起源很早,它可能是從餛飩食品中分化出來的節日食品,半月形的餛飩大約就是后世餃子的前身。餛飩是中國古代冬至年節的節令食品,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后,冬至的節令食品也就遷移過來,作為歲首的應時食品。

餃子最早出現的時代,大約是南北朝時期。現今通過考古發現可以証明唐朝已經享用餃子美食,1972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就發現了餃子實物。餃子在元明時代稱為“扁食”,清代稱為“餑餑”,除夕包水餃,稱為“煮餑餑”。

王來華表示,餃子成為北方大年的標志食品,一方面因為餃子本身的美味,在生活並不富裕的傳統社會,普通人平日難得吃上一頓白面大餡的餃子,所以過年餃子被認為是最好的食品。

更重要的原因是,餃子具有文化象征意義,餃子是時間變化的象征物,在民俗觀念中,新舊年度的時間交替在午夜子時,在除夕與新年交替之際,全家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時間,表示辭舊迎新,又因為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的象征意義。餃子煮破了,不能說“破”了,“爛”了,應該說“掙”了,“漲”了。

此外,為了圖吉利和喜慶,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會往裡放些東西,如紅棗,寓意早生貴子或早日發財﹔有的放入栗子,寓意大吉大利﹔還有的放入硬幣,誰吃到了,預示誰能發財。

(責編:陳苑、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