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

壓歲錢讓春節變"春劫" 回歸祝福本意才能成良俗

樊大彧

2014年02月03日06:5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壓歲錢回歸祝福本意才能成良俗

春節期間,一則題為《盤點80后過年九大怕》的帖子引起網友共鳴,其中怕外甥侄子(給外甥侄子壓歲錢)、怕送禮、怕親戚鄰居問工資等尤顯突出。高額的人情消費不僅成為催生“恐年族”的重要原因,也讓寓意祝福的傳統習俗變了味。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全家團圓歡聚一堂,一起辭舊迎新,充滿溫馨和美。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遷,傳統年俗逐漸改變,不僅“年味”變得淡了,而且有些“禮數”也變得怪了。比如壓歲錢,有的孩子幾天內就變成“萬元戶”,而不少打工族的年終獎還沒捂熱,轉手就全散給了親朋好友的孩子。壓歲錢已成為高額人情消費的大頭,也讓春節變成一些人的“春劫”。

中國人過春節的歷史已超過4000多年。春節不僅影響著中國人,作為漢文化圈傳統的農歷新年,春節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壓歲錢是春節傳統習俗之一——春節拜年時,長輩將紅包作為壓歲錢分給晚輩,“壓歲”有“壓住邪祟”之意,寓意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然而近年來,寓意美好的壓歲錢行情一路看漲,數額從幾十元、一百元,漲到目前的動輒上千甚至過萬。壓歲錢在成為一些成年人春節大筆支出項目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向孩子灌輸了不正確的金錢觀念。對少不經事的孩子而言,輕易得來的“巨額”財富,可以讓他們把“粒粒皆辛苦”的諄諄教導拋在腦后,因為事實告訴他們,“不勞而獲”確實存在。數額巨大的壓歲錢,還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甚至是炫富的心態。曾經就有這樣的報道:某地一名男孩向同伴炫耀春節期間收到的不菲壓歲錢,結果遭到幾個同齡孩子的圍毆。

有人說,壓歲錢數額的變化與人們的收入增長同步,經濟發展迅猛,壓歲錢也水漲船高,並無不妥。然而通過橫向對比,可以發現這個理由並不成立。與內地類似的是,香港在春節之際也會派壓歲錢,當地稱其為“利是”,香港社會的紅包大小,並沒有因時代變遷而發生太大變化。長輩給晚輩發的紅包以十元、二十元為主,因為數額並不大,所以人們並不看重具體的數額,人們看重的是收獲平安快樂的美好祝福。

壓歲錢數額上漲的持續動力是什麼?成人長輩“揮金如土”的背后,是受制於人情的無奈,以及償還人情債的壓力。過年時對方給自己孩子一個500元的紅包,自己出手時紅包無論如何也不能小於500元,否則面子過不去,也怕別人說閑話。這就是家長最普遍的心理。親戚、同事、朋友間的禮尚往來行為,在讓情誼漸濃的同時,也讓人情債的“蛛網”越織越密。越來越密的人情債“蛛網”,讓壓歲錢越漲越高,加大了社會公眾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也加大了人際交往和社會交往的成本。以金錢量化人情和成人社會的攀比之風,也嚴重侵蝕了孩子們純潔的童真。

人情債問題日漸突出,人際交往成本不斷推高,說明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擺脫傳統人情社會的制約。要想從人情社會轉型至契約社會,降低人情往來形成的經濟負擔,需要建立更完備的市場規則和法治體系,使社會成員在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逐漸擺脫對人脈關系的依賴。

具體到壓歲錢問題,還需要每個人自問一下:春節是什麼?隻有我們真切意識到,春節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凝聚著華夏子孫的情感寄托,才會努力使“壓歲錢”回歸最初的祝福本意,派“壓歲錢”才能成為一種自然、健康的社會良俗,代代相傳下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