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揭秘歐洲最古老畫種:"蛋彩畫"的調和劑系蛋清?

程俊禮

2014年02月17日09: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蛋彩畫"為歐洲最古老畫種之一:蛋清為調和劑

  

  秋色(丹培拉)

  繪畫材料與作品的畫面品質及技法、語言有著緊密的聯系。縱觀西方繪畫,材料幾經變更,語言也從客觀寫實轉向藝術家主觀情感的自由表達。西方藝術家曾從日本浮世繪等亞洲藝術中汲取營養,但是對於中國畫水墨意蘊和中國畫所特有的精神情感的表意方式卻鮮有深入探究。為了尋求更廣闊的藝術表達空間,我嘗試運用“丹培拉”這一西方傳統繪畫形式來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以求賦予這一傳統繪畫形式以新的面貌,借此展開我的藝術探索。

  “丹培拉”是英語Tempera的音譯,通常稱作“蛋彩畫”,起源於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是歐洲最古老的畫種之一。丹培拉主要以蛋清或蛋黃等易融水媒介作為繪畫顏料的調和劑,有多種混合方式。它多水時薄如水彩,透明流暢﹔少水時則飽滿沉穩,速干的特性適於多層次的細膩描繪。在中世紀基督教美術中,丹培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並在文藝復興時期達到頂峰,16世紀隨著油畫的興起逐漸衰退,但至今仍廣為流傳,成就了倫勃朗、波提切利、弗朗西斯科、安德魯·懷斯等繪畫大師和他們的傳世經典之作,體現出丹培拉獨特的藝術魅力。

  多層次的描繪讓傳統丹培拉繪畫的制作過程耗時費力。但其速干的特性是否也適用於主觀情感的即時宣泄?是否為表現中國畫的意象韻味提供了可能性呢?我在藝術實踐中常常思考,如何將丹培拉和中國傳統繪畫的思想表述相融會,如何以一種中國式的寫意觀,在丹培拉色彩的流動中表達個人生存體驗和對大自然的審美解讀。

  中國畫強調“意在筆先”。“意”與意境、意象相關,是畫家在情景交融的狀態下物我合一的藝術表達。正是在“意”的揮寫中,畫家將自然的存在狀態與人的生命形態進行了鏈接,就像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闡釋一般。“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我試圖在丹培拉的色彩揮寫中,追求客觀描摹和主觀精神的發揮中主客觀統一的審美意境,體悟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在中國油畫家主動追求油畫本土化、民族化的今天,以丹培拉這一西方繪畫形式追求中國傳統文人畫意韻的“西語式表達”,寫“胸中逸氣”,表“象外之意”。

  為此,我以中國式的寫意形式,對適合細膩描繪的傳統丹培拉繪畫材料進行了顛覆式運用,在自然風景的描繪等藝術實踐中,更注重色彩運用的直覺性、隨機性,強調西方表現主義和東方表現性繪畫異質同構的審美特質。我希望通過作品傳達一種更加接近東方古典哲學精神的境界,在色彩的流動中,讓西方的丹培拉更多一抹東方意蘊。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