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論:流行文化的希望在於寬鬆自由

2014年02月21日08:28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流行文化的希望在於寬鬆自由

  2月20日,央視“新聞1+1”欄目主持人白岩鬆和嘉賓劉歡暢談了“披頭士征服美國50年的啟示”。他們的觀點是創作要有個性,內容上要關注人類共通的喜怒哀樂﹔大國“制造”的不僅僅是鋼鐵和汽車,還要有文化產品。

  的確,50年前披頭士在華盛頓的那次演出不乏文化上的啟示。時至今日,無論是“披頭士赴美”,還是隨之引發的“不列顛入侵”,都已經成為了當代文化史上的最為經典的文化事件。表面上看來,這隻不過是英國流行樂對美國流行樂進行的一次反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就不會有以“披頭士”為代表的英國樂隊,能夠在一夜之間佔領美國並席卷全球。

  “披頭士”在美國和全世界所獲得的成功,首先就是因為創造力。要知道搖滾樂並非起源於英國,而是誕生於美國。甚至“披頭士”在未成名之前,還曾經把美國的“貓王”等搖滾明星,當成自己模仿的對象。不過,因為上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流行音樂產業過多的商業化,並由此造成了音樂行業的模式僵化,也直接影響到了年輕人的創造力。

  而“披頭士”等英國樂隊,從模仿美國的流行樂起步,但卻因為當時英國唱片工業的未成體系,反倒使得他們可以在音樂的世界裡自由馳騁,就像是在一張白紙上作畫,想畫就畫、想唱就唱。

  正所謂不破不立,當時的英國年輕人,不僅沒有留戀過去的輝煌,反倒是借助搖滾樂這個全新的音樂形式,並在這個載體上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最終讓英國文化以另一種形象重新崛起。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當“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唱起《嘿!朱迪》時,全場、乃至全世界一起合唱的回應,就是最好的証明。

  當年的“披頭士”背后的英國,和現在的中國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是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一樣受到了美國流行文化的影響。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到了可以收獲的季節。越來越寬鬆和自由的文化環境,越來越多走上獨立音樂之路的年輕人,其實就是未來中國流行文化的希望。因為作品有創造力,文化才有創造性,也才能真正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流行文化時代。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