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論:學術界為何給"兵馬俑"開玩笑?

土木

2014年03月05日07:45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學術界為何給"兵馬俑"開玩笑?

  打問世以來,秦兵馬俑就不乏“新聞”,不是有媒體捕風捉影、夸大其詞,就是影視制作狂打“兵馬俑”牌,但回溯過往,也終究是喧囂沸騰的“名利場”好用的伎倆。可誰曾想,一向被看作嚴謹及沉靜的學術界也開起了兵馬俑的玩笑。近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借用某權威媒體的手炮制的兵馬俑芽孢杆菌的發現,由於其貼上了兵馬俑的標簽,立即引來無數人圍觀。正待人們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充滿期待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澄清打碎了人們對它的認可。

  “兵馬俑芽孢杆菌新種所取的土壤樣本,與兵馬俑及兵馬俑坑沒有關系。游客參觀隻能在護欄外觀看,如果有研究需要,也要經過批准,才能到坑裡面去,取土同樣需要經過批准,但福建農科院從未提出過申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有關人士的一席話激醒了懵懂中的人們。而福建省農科院有關人員的坦承也使這一鬧劇終於揭開了真相的面紗,“樣本來源不是秦俑坑,劉波團隊也根本沒有下過坑,只是參觀后在鞋底刮下的土。”看到如此使人忍俊不禁的學術結論,網友們進行了各種揶揄:敢情隻要是去過兵馬俑參觀的都可以從自己的鞋底刮下土來拿去兜售,因為這可是盛產學術新發現的高級土壤等。

  拿兵馬俑說事的不隻這件,那些無厘頭、牽強附會的“新聞”從未間斷,但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動機隻有一個,那就是熙熙攘攘為名利。雖然福建省農科院一再聲稱不是為了炒作,但種種跡象就很難讓人相信其單純的動機。且看其發表的論文便可知,2012年論文的標題是《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芽孢杆菌的採集與鑒定》,而今年發表的論文標題也在強調土樣採自兵馬俑1號坑,既然不是秦俑坑的土,論文為何屢屢借用兵馬俑?豈不是有利用兵馬俑說事的嫌疑?

  縱觀這些年來拿文化遺產說事的,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表面上看起來特別聳人聽聞、奪人眼球,極具爆炸性的事件,背后充斥的卻是濃重的名利味道。隻不過此次涉事的是一向自詡嚴謹的學術界而已。羅素曾說:“科學就是不計名利地追求客觀真理。”可見,“不計名利”才是科學的本義,才是學術的本來面目,才是學術追求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隻有當學術不再迷戀名利的時候,學術界才能有嚴謹治學的學術氛圍和平靜純潔的學術環境。而該事件也讓人們意識到,面對扑面而來的各色“新聞”,除了受眾應該提高鑒別真偽的能力外,作為新聞工作者更應牢記社會責任,杜絕假新聞,傳播真善美。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