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漢朝朱買臣40歲仍為砍柴樵夫 50歲貴為會稽太守

劉黎平

2014年03月12日09:26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漢朝朱買臣40歲仍為砍柴樵夫 50歲貴為會稽太守

  史上最神秘“殺妻”案

  史上

  秦漢職場

  要說漢朝最勵志的神話,恐怕非朱買臣莫屬了。四十多歲時還是砍柴樵夫的他,到五十歲時卻能榮登天子堂,貴為會稽太守,又位列九卿,再任職丞相長史,人生不可謂不輝煌。

  而作為勵志神話的陪襯,朱買臣那位目光短淺的妻子,她的勢利眼成就了朱買臣的勵志,而朱買臣的成功,卻造成了她的毀滅,而且是不被同情的毀滅。

  從案情而言,前任朱太死於自殺﹔然而,從精神角度而言,她又死於“謀殺”。誰是凶手?其實,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案情懸疑

  朱太的自殺有沒有

  第三方的介入?

  關於朱買臣的勵志神話,這裡沒有必要重復了。兩千年來,人們責怪的是朱太的短視、勢利,這麼好一隻潛力股不好好利用,不捂著等其增值,卻在人到中年的時候平倉出手,前面一段的辛苦算是白費了,投入和獲利比太懸殊。

  當時朱太提出分手的時候,朱大哥是發了預警的——“女苦日久”,你跟著我苦了很久了﹔而且也許諾回報——“待我富貴報女功”,等到我朱某人富貴的時候,一定會好好地報答你的。

  但朱太和朱大哥還是分手了,倒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愉快。朱太和第二任老公上墳,見飢寒交迫的朱大哥背著一擔柴在墓地裡走,還招呼道,朱大哥,來來來,幾天沒吃飯了?過來喝兩口吃一頓吧。朱大哥也沒有賭氣的意思,和這兩口子吃吃喝喝,挺自然的,“見買臣飢寒,呼飯飲之”。

  朱買臣后來富貴了,衣錦還鄉時,在大路上見著前任朱太和其現任老公,也很自然地打個招呼,用豪車載著兩口子回到府上,好吃好住,氣氛也蠻好的。

  然而,一個月后,朱太自殺了。

  案情其實很簡單,朱太見自己的前任老公富貴到這般地步,她本來是應該以女主人的身份享受這一切的,如今卻處於被施舍的地位,更何況當時的朱大哥應該已經有了新太太,新的幸福家庭。

  人生最大的苦悶之一就是,本應該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且是自己曾經締造過的幸福,在自己身邊發生,而自己卻只是一個旁觀者。這是朱太自殺的最直接的原因。

  從兩人的為人以及后來的事態來看,朱太的自殺完全是因為悔恨情緒,似乎沒有第三方的介入。

  然而,撇開一切民間的傳說,翻開《漢書》查找這起自殺案件發生前的一些事情,重現當時的氛圍,不得不說,對於朱太的死,朱買臣和那個時代的風氣不得不負一定的責任——一個間接的責任。

  心理探秘

  漢武帝也要

  為朱太的死負間接責任

  且從歷史資料還原當時的場面和氛圍,死者前夫朱買臣是怎樣碰上前妻的呢?這和當時的一件軍事大事件相關聯。《漢書》裡的“朱買臣傳”交代,這一年東越地區發生叛亂,東越王離開戰略險地,將指揮部搬到大澤當中,當時身為朝廷大臣的朱買臣認為這是一個擊潰東越的大好機會,於是自告奮勇率兵前去討伐。

  漢武帝很支持朱買臣的這一次行動,拜他為會稽郡太守,前去會稽籌備戰艦、糧草等軍用器械和軍用物資。

  出發前,漢武帝給朱買臣一個指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就是說朱買臣這次衣錦還鄉,可以大肆張揚囂張一番,好好揚眉吐氣。

  這個指示,可以說間接要了前任朱太的命。

  朱買臣忠實而巧妙地執行了漢武帝的意圖。他並沒有直接亮出太守的身份,沒有直接上街晒權勢富貴,相反他搞了一個具有戲劇色彩的策劃:他穿著便裝,揣著太守官印,步行到家鄉,以普通人身份來到一位老朋友——會稽太守守門人——的家裡,像往常一樣喝酒吃飯,然后在喝醉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露出自己的太守官印。

  守門人瞬間石化,扑過去看官印,發現是真貨,昔日的窮朋友如今是會稽一方的父母官了?

  守門人立即將此發現通知外界,大家開始以為是詐唬人的,結果一看,太守官印貨真價實,於是,引起會稽郡一場“地震”,大家如夢初醒,驚慌不安地跑來迎接新太守。

  朱買臣這種做法,絕對談不上是低調,而是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取得爆炸性、轟動性的效果,用急劇對比的視聽效應來出自己往日的一口惡氣。把會稽郡的官民弄得一驚一乍的,這種戲劇性的效果,應該會讓朱買臣心裡有一種莫大而莫名的滿足感,可以說,他此舉沒安什麼好心。

  這種效果持續發酵,一直延伸到他前妻的身上,打破了前任朱太安寧的生活。

  太守身份晒出來了,接下來便是開道迎送,大搞排場,動員全城百姓洒掃開道,這也是朱買臣樂意看到的,因為在開道的百姓中,自然有他的前妻。朱買臣家鄉所在地吳,也是會稽郡治下的地方,果然,“入吳界,見其故妻、妻夫治道”。

  看見了就算了,輕輕地過去就行了,然而,朱買臣似乎太囂張,他還停下車,招呼二人上車,“買臣駐車,呼令后車載其夫妻”,面對會稽郡海量的官民鄉親,這對於前任朱太,是多大的刺激啊!前朱太在上車的那一刻,就注定必死了。

  朱買臣將漢武帝的意思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他“衣錦還鄉”的策劃越是高明,對前妻的打擊也就越大。家鄉父老是朱買臣的刺激對象,而前妻則是朱買臣刺激的重頭戲。

  話說回來,朱買臣這種做法不說有多正確,但至少是流行的,從蘇秦張儀時代就開始流行。

  社會心理

  朱買臣土豪式作風

  對社會的傷害

  先秦兩漢其實是一個很勢利的社會,對於富貴的需求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要晒給別人看,是要為自己往日的貧窮卑賤出一口氣,一定要衣錦還鄉,一定要在故鄉父老面前揚眉吐氣,這是當時很流行的做法。

  朱買臣的做法很典型,但還不是最過分的,和他同朝為官的兩位做得更過分。

  漢武帝時期,開設了很多新業務:“征伐四夷,開置邊郡,軍旅數發,內改制度,朝廷多事。”因此需要很多新的業務能手,這些業務能手中有不少是想要改變自身命運的窮小子,例如朱買臣。

  窮小子要改變命運,因此工作的動力很大,力度也很大,漢武帝作為一個聰明的老板,很懂得利用這一點。例如,朱買臣在去會稽上任前,漢武帝就明顯地告訴他:你這次要衣錦歸鄉。

  曾經推薦過朱買臣的漢朝大臣嚴助,也曾是個窮小子,他被舉薦到朝廷為官,因為善於辯論受到重用。漢武帝何等聰明,有一回他戳著嚴助的心窩問:你在家鄉混得怎麼樣?嚴助立即原形畢露,說:皇上,臣在家鄉會稽的時候因為貧窮,總是被一位同門的富女婿欺負。漢武帝說:那好,你就回會稽當太守吧。這擺明了要讓嚴助回家鄉揚眉吐氣。

  還有一位名臣叫主父偃,齊國人,在家鄉混不下去,“不容於齊”,就跑到長安找機會。他很有才華,交了不少漂亮的成績單,但此人的動機也有點不太純潔,他說他的抱負就是“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耳。”以五鼎為餐具,這是貴族標志,主父偃說如果不能以這個為餐具,哪怕被烹死在這裡面也心滿意足,何等變態!

  主父偃終於滿足了自己的願望,回到家鄉擔任齊相。他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同族的兄弟們和賓客叫過來,給了五百金,然后說:我昔日貧窮時,你們不見來救濟我﹔如今我富貴歸來,你們相迎於千裡之外。這讓我太惡心了,拿了這點錢,你們走吧,不想再見到你們。這種行徑和朱買臣比起來,更顯小家子氣。

  人爭一口氣,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這口氣是大氣、正氣,而不是小家子氣,和他們比起來,韓信回到淮陰,重賞當年羞辱他的無賴子,其境界確實要高出一層。

(責編:易瀟、黃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