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列車》劇照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作品一向以精巧的劇作格局、懸疑式的情節推進取勝,很難將他劃分為作者導演還是商業導演,因為即使在最商業的《漢江怪物》中都有很明顯的個人風格。而縱觀整個亞洲影壇,他算是少有的將商業與藝術融合較好的導演。《雪國列車》完全不像出自奉俊昊之手,烏托邦的寓言主題以及“直來直往”的敘事特征讓影片的奉式風格有了明顯的變化。
電影改編自法國的科幻漫畫,場景單一而主題宏大,這無疑加大了改編的難度。奉俊昊也直言此次想嘗試將人類的歷史裝進一列火車,可謂野心勃勃。火車的每個車廂象征著人類社會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主角柯蒂斯帶著末節車廂的底層大眾向首節車廂一路反抗突進,其實是社會階層自我滌蕩循環的過程。較之以前的作品,這部電影的最大變化不是歐洲面孔取代亞洲面孔,反而是一條道走到黑的敘事方式。奉俊昊因《殺人回憶》而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即在真相迷霧的反復掙扎中折射出人性的幽深多變,同時從側面反映時代環境對社會特定群體的逼壓與定型。他尤其擅長以點帶面、由中心向四周擴散的敘事方式,《雪國列車》則採用帶有英雄主義情結的螺旋上升式的手法,如果說他以前的作品是現狀描摹,而這部作品更像是永恆意義上的寓言故事。
所以,由於敘事方式的變化,我們再也看不到悲喜交加的寫實主義、標簽式的黑色幽默以及張弛有致的節奏,而是因宏大主題、亢奮激昂的情緒造就的線性敘事。故事變得簡單直白了,人物不可避免地變得蒼白單薄了些。主角柯蒂斯成為無數好萊塢動作電影中的不死英雄,反而不如宋康昊飾演的安全設計師讓人印象深刻。此外,奉俊昊以往作品中數量眾多的配角也是電影的一大亮點,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是整部電影敘事齒輪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雪國列車》這種恰恰需要精彩群像刻畫的電影,卻因為角色讓位於敘事的思路,變得平庸普通,存在感大大降低。
如果仔細考量奉俊昊之前的作品會發現,那些電影基本上是立足於韓國本土文化同時又直面當代社會現實的創作,《綁架門口狗》、《殺人回憶》都是通過截取一道道時代的橫截面展現韓國的文化生態,帶有很強的社會批判思維,這些作品之所以大獲成功,很大一部分應歸因於導演對韓國國民性格的審視。而《雪國列車》則是結合數字科技創造的一部相對直白的反烏托邦的宣言,更接近西方自由抗爭的價值觀,奉俊昊的本土視角幾乎難有用武之地,這也是這部電影個人特色減弱的重要原因。這種做法的好處是電影語言通俗化,主題直白化,利於在更大范圍內被接受,但是以往那種蘊含了韓國文化基因的觀影快感就少了。
奉俊昊選擇這趟“列車”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這種主題與空間是亞洲導演乃至歐美導演都甚少觸碰的。他的作品不多,但是幾乎每部作品都將某一類型提升了一個水准。《殺人回憶》之於懸疑推理,《漢江怪物》之於科幻災難,《雪國列車》無疑是亞洲科幻電影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在技術層面毫不遜色好萊塢,而在劇作細節的處理上依然讓人驚喜——比如利用飛機機身上的雪層厚度判斷氣候變暖,用毒品制成烈性炸彈等,極具想象力。不得不承認,他依然是亞洲科幻電影導演中的佼佼者,我們對其抱有高期待皆因他的高起點,《雪國列車》不能算是他最好的作品,但絕對是一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