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電子閱讀擠壓傳統閱讀 WiFi時代該怎樣閱讀?

2014年04月04日07:06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WiFi時代該怎樣閱讀?

  【尖鋒話題】

  閱讀是人類自有文字以來一種至為美好的人生體驗,“黃卷青燈”“懸梁刺股”“雪夜閉門讀禁書”……可是,曾幾何時,在人與書之間突然冒出了“第三者”——電子化閱讀。

  隨著WiFi信號以無孔不入的態勢席卷生活中每個角落,電腦便攜化,手機智能化,閱讀變得無比簡捷、豐富和多元,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幸福地閱讀”。這種電子化閱讀幾乎已將從前那種“手不釋卷”式的閱讀方式擠對得無地自容。

  或許有人覺得,電子化閱讀的出現正是給了全民閱讀一股助力。殊不知,電子化閱讀與傳統閱讀之間有著質的區別。電子化閱讀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淺閱讀”的盛行和閱讀的“碎片化”。有研究表明,我們每天接收到的各式各類信息中,有大量屬於無用的信息垃圾。當閱讀只是在消磨時光,我們便慢慢地懶得思考與探究,很多閱讀內容“隨拾隨扔,過目即忘”。

  當閱讀過多地變成群體間的“推送”和“分享”時,個體的鑒別與批判便變得不再重要,大腦開始讓位於手指。而電子閱讀出版商在利益的驅使下,難免會迎合大眾低俗化的胃口而推送那些充斥著色情、暴力、穿越等荒誕不經的內容的產品,低俗化之風日盛,人們的閱讀也就自然會陷入一種淺薄、庸俗、無聊甚至類似於“吸毒”的境地。

  電子閱讀對傳統閱讀日益構成擠壓。2013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而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達到24本。

  電子閱讀技術發源於發達國家,可為什麼我們受到的對閱讀習慣的沖擊卻更為強烈?誠然,電子書有其難以取代的優勢,比如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這些優勢往往同時也造就了電子閱讀的劣勢。

  如何讓更多人養成親近紙質閱讀、經典閱讀的“深閱讀”習慣,讓電子閱讀與紙質閱讀和諧共存,甚至讓電子閱讀促進紙質閱讀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的出版部門需要推出優質的紙質讀物,保証圖書和報刊市場“為有源頭活水來”,以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我們的國民則需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拒絕浮躁的、獵奇的、不求甚解的閱讀方式,努力克服閱讀和思想上的惰性。而這,要依賴於全社會——尤其是家庭、學校以及文化部門的協同努力。“淺閱讀”不應當成為我們閱讀的主流方式。

  全民閱讀,是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WiFi時代,更需要擺脫蕪雜、無效、無聊信息的困擾,好讀書、讀好書,讓書香浸潤我們的每一天——這應當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王淦生)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