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世界第二階段的第三部影片《美國隊長2》今日在國內與北美同步上映。與《鋼鐵俠》充滿科幻感、《雷神》奇幻色彩濃厚相比,《美國隊長》的定位一直以來都十分微妙。如果把《美國隊長》看做《奪寶奇兵》的話,那麼《美國隊長2》就是一部酷似《禿鷹七十二小時》(1975年)、《總統班底》(1976年)的政治驚險片。
故事發生於“復聯”兩年后,美國隊長史蒂夫·羅杰斯已經搬到華盛頓,他在繼續為神盾局服務。雖然此時距離二戰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九頭蛇”組織依然陰魂不散,他們甚至在神盾局內安插了內應,准備利用神盾局的“天空母艦”制造大屠殺。
美國隊長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他和黑寡婦娜塔莎以及自己的新搭檔“獵鷹”共同展開了與“九頭蛇”的對抗,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他要面對的是一個自己早以為死去的人——曾經的好友巴奇。后者經過洗腦,已經變成一名叫做“寒冬戰士”的刺客。
《美國隊長2》是《復仇者聯盟2》之前最后一部發生在地球上的漫威電影,在漫威世界第二階段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了讓讀者能更清晰地了解“復聯”后這些年發生了什麼,我們特別梳理了漫威世界第二階段時間線,這其中包括了已經上映的《雷神2》《鋼鐵俠3》,美劇《神盾局特工》,正在熱映的《美國隊長2》,以及即將上映的《銀河護衛隊》等片。
“復仇者聯盟”解散。鋼鐵俠托尼·斯塔克和綠巨人布魯斯·班納回到斯塔克大廈,斯塔克的秘書佩珀監督大廈的修復工作。(《復仇者聯盟》)
洛基被押回天界,奧丁與他斷絕父子關系,並將其關押在地牢。(《雷神2》)
宇宙魔方回到天界,雷神用它修好了彩虹橋。(《雷神2》)
寇爾森探員“復活”,組建起了神盾局特工小隊。(《神盾局特工》)
黑暗精靈軍隊蘇醒﹔簡、達西她們在倫敦發現一個時空錯亂之處,簡被“以太”(Aether)感染寄生,之后雷神下凡將她帶往天界。(《雷神2》)
天界與黑暗精靈展開大戰,戰火一直延續到地球,天界最終勝利,但雷神母親被殺,洛基也犧牲了,不過后者並沒有真的死。(《雷神2》)
“無盡寶石”以太被送到“收集者”的博物館。“無盡寶石”是漫威宇宙中的神物,一共有六顆(包括藍色的“宇宙魔方”和紅色的“以太”),每一顆都有其獨特的法力,集齊它們的人將所向無敵。(《雷神2》)
托尼·斯塔克位於馬裡布的豪宅基地被所謂的“滿大人”徹底摧毀,死裡逃生的斯塔克流亡到了羅斯山。(《鋼鐵俠3》)
鋼鐵俠與基連博士的改造人大戰,獲勝后摧毀所有盔甲,還通過手術取走心臟附近的彈片,他再也不需要胸口的反應堆了。(《鋼鐵俠3》)
“復聯”解散兩年后,斯塔克大廈修葺一新更名為“復聯大廈”﹔美國隊長史蒂夫·羅杰斯定居華盛頓,繼續為神盾局工作的同時努力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美國隊長2》)
美國隊長與黑寡婦,以及新搭檔“獵鷹”(Falcon)一同與神盾局內鬼斗爭,后者與“九頭蛇”組織醞釀驚天大陰謀。(《美國隊長2》)
美國隊長最好的朋友巴奇被洗腦成為“寒冬戰士”,美國隊長與其展開對決,巴奇的記憶逐漸恢復,在關鍵時刻救了美國隊長。(《美國隊長2》)
九頭蛇領導沃夫岡·馮·斯塔克男爵得到洛基的權杖,同時他還抓獲並囚禁了兩名特殊的囚犯——快銀和紅女巫,這兩人是兄妹,紅女巫具有超自然意念力,快銀則有超人的速度。(《美國隊長2》)
就在地球上發生這些事情的同時,宇宙深處,一個九歲就被人從地球帶走的地球人彼得·奎爾因為偷走一塊球形神秘物件而遭到“指控者羅南”和“星雲”的追擊。這個物件擁有毀滅整個銀河系的巨大威力。(《銀河護衛隊》)
被關押在太空監獄期間,彼得·奎爾與蓋莫拉、毀滅者、火箭浣熊、樹形人格魯特結識,組成了所謂的“銀河護衛隊”,一起越獄並前往宇宙盡頭的避難所。途中他們見到了正在搜集無盡寶石的“收集者”。(《銀河護衛隊》)
鋼鐵俠托尼·斯塔克創造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奧創”,奧創有著天才的智慧,同時他的外殼是由Adamantium金屬制成,任何東西都無法傷害到它。但是失控的奧創在世界各地造成很大破壞,成為地球的最大威脅。復仇者聯盟因此再次集結。(《復仇者聯盟2》)
■ 第三集展望
《美國隊長3》目前已經確定將於2016年5月6日上映,這一天恰好也是華納兄弟公司《超人大戰蝙蝠俠》上映的日子。漫威此舉足以表明他們對該系列的自信。
《美國隊長3》導演還是第二部的安東尼·魯索、喬·魯索兄弟倆。克裡斯·埃文斯雖然萌生退意,但他會完成自己與漫威的合約,也就是說算上《復仇者聯盟2》、《美國隊長3》他在《美國隊長2》后還有三部影片。
克裡斯·埃文斯估計自己2017年就將告別“美國隊長”這個角色了,之后他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導演工作上,目前他手頭已經有一部獨立電影《午夜列車》(1:30Train),該片有望成為他的導演處女作。
《美國隊長2》的另一主要角色“寒冬戰士”可能會繼續出現在《美國隊長3》中,扮演該角色的男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與漫威簽了九部影片合約,而算上《美國隊長1、2》,他隻出現了兩次,還有七部影片。看來漫威的這盤大棋還將有很多驚喜等著我們。
撰文/尼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