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安排“民俗假日”一定要尊重民俗細節

李 軍

2014年04月06日09:36    來源:揚子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安排“民俗假日”一定要尊重民俗細節

“干這麼多年交警,沒見過這麼大的車流!”這是昨天一位高速交警的感慨。4月5日是清明假日第一天,全省多處出現“豪堵”,而其實在前一天的4日,擁堵的情況就已經出現了。原因也很簡單:按照傳統習俗,清明祭祖上墳是“趕前不趕后”的,今年清明節放5號6號7號三天,“正日子”是第一天,大多數人都必須趕在5號這一天去上墳,結果都擠到一塊去了。

其實,如果這次清明節的調休也能“趕前不趕后”,比如放4號5號6號三天,安排回鄉的行程能多一天的調劑時間,大家就可以“錯峰”,擁堵問題就不會這麼嚴重了。

幾年前的一次中秋節,也出現過類似的尷尬:調休的結果是中秋節“正日子”是三天假期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就要上班,結果中秋夜賞月誰都沒法盡興。當年揚子晚報就此報道后,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今年我們必須再呼吁一次:民俗假日安排,一定要尊重民俗的細節才好。

把幾個傳統節日列入公休假,不僅給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休閑時間,對尊重傳統、凝聚民族共識更是大有好處,這是一件大好事。既然放“民俗假”的目的就在於弘揚和繼承優良的文化傳統,那麼在設計假日時,就不能不把傳統民俗的細節考慮進去。清明節要祭祖,能否提前一天調休讓大家返鄉從容點?中秋節要賞月,能否把調休放在節后,讓大家在中秋夜賞月盡興后能好好休息一天再上班?包括除夕日,能否再多放半天假,讓給傳統的年夜團圓飯呢?

假日的設計,是一件嚴謹的工作。去年,國家假日辦就假日安排公開征求意見,體現了對民意的尊重。但是我們說,好事還得做到底,民意尊重了之后,對民俗也要有細致的研究,讓中國人在每個民俗假日裡,都能真正有時間去重溫民俗,繼承傳統。這樣,才是傳統假日列入公休的最厚重的意義所在。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