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時,漢長安城已經八百多年,且久經戰火、宮殿殘毀。於是,隋文帝決定另建新都。選址於龍首山南麓,命宇文凱設計規劃,組織施工。公元583年,宇文凱隻用了9個月就建成了大興城,創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跡。隋朝滅亡,唐朝興起,仍建都於此,改稱隋大興城為長安城,繼續修建,更加氣魄宏大,雄偉壯麗。
面積究竟有多大
唐長安城遺址東北角在胡家廟,東南角在曲江池,西南角在木塔寨,西北角在土門西北,規模十分宏大。城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2米,周長36.74千米(而不是有些權威文獻說的35.45千米)。面積數是84平方千米,但我認為這個面積數字並不完全,因為在長安城北偏東城牆外,緊貼城牆又修建了大明宮,它有城牆並與長安城北牆連在一起,成為唐長安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大明宮是長安城三大宮中最重要的宮,所以不計算大明宮的面積是不妥當的。因而,唐長安城的面積應該是84平方千米加上大明宮的面積3.27平方千米,共87.27,而不僅僅是84平方千米。
那麼,唐長安城是明清西安城的多少倍?有的說是9.7倍,有的說9.5倍,甚至還有說10倍的,等等。我查閱了有關明西安城的幾種資料,比較確切的說法是,明西安城東城牆是2886米,西城牆是2708米,南城牆是4256米,北城牆是4262米,周長應該是14.112千米,而不是某權威著作說的13.912千米。取中長4259米,中寬2797米,明代西安城面積是11.90平方千米(含城牆厚度在內)。有人說:明西安城面積不包括城牆所佔面積。這是不對的,城市的面積哪能不算城牆面積?因而,唐長安城的面積應該是明西安城面積的7.34倍。
與中外著名都城比較
1997年省測繪局和考古專家測定漢長安城的東牆5917米,南牆7453米,西牆4766米,北牆6878米,周長為25014米,面積34.39平方千米。唐長安城的面積是漢長安城的2.54倍,而不是有些書說的2.4倍﹔公元493年建的北魏洛陽城的面積是73平方千米,唐長安城比它大了14.37平方千米﹔公元605年建的隋唐洛陽城面積是45.2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1.9倍﹔北宋的開封城(1116年)、元代的大都(1267年)面積皆為50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們的1.7倍﹔明南京城的面積是43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2.03倍﹔明清北京城是60.2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1.45倍。
再看西方古城,建於公元300年的羅馬城,面積是13.68平方千米,漢長安城是它的3倍,而唐長安則是它的6.39倍﹔建於公元447年的拜佔庭面積是11.99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7.29倍﹔建於公元800年的巴格達面積是30.44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2.87倍﹔公元690年建的日本奈良藤原京面積是6.5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13.4倍﹔公元708年建的日本奈良平城京是22.5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3.88倍﹔公元793年建的日本京都平安京面積是22.88平方千米,唐長安是它的3.82倍。可見,唐長安城是古代世界上最宏大的都城。
人口世界上最多
據史籍記載:唐長安城有8萬戶人家。又據唐代法律規定:禁止子孫與祖父母、父母分家另過。所以當時的戶是大家庭,而不是現在的小家庭,並且官宦家又有大量的奴仆婢女,一戶即有幾十口、幾百口。按平均每戶10口人計算,8萬戶至少應有80萬人。
在唐長安城中,還居住有皇族、宮女、禁軍、少數民族、外賓外商,以及大量的暫住人口、流動人口,有30~50萬人。因而,唐長安應當有130萬~150萬人口。詩人岑參的《秋夜聞笛》雲:“長安城中百萬家,不知何人吹玉笛?”韓愈《出門》詩雲:“城中百萬家,出門無所之。”元稹《遣興十首》詩雲﹔“城中百萬家,冤哀雜絲管。”這裡的“家”,實際指“口”(為了詩的平仄聲韻而進行的文學借用)。從這些詩句中,也說明唐長安城有一百多萬人。而當時世界上大的都城、都市,人口幾萬、幾十萬的都很少。
並且,唐長安城按照高超的設計思想繪出完整的圖紙,布局嚴密、整齊劃一、棋盤式布局,呈全對稱結構,為古今中外都城所未有。唐代不少詩人對其有過描繪,李白詩曰:“長安大道通九天”、白居易詩曰:“千百家如圍棋局,十二街似種菜畦。”
唐長安城宮殿金碧輝煌,佛寺寶塔高聳九霄,東西兩市繁榮無比,是世界的商業中心,詩歌繁盛空前絕后,音樂舞蹈紛繁多彩,總之,唐長安城規模極大,是古代世界上最宏大壯麗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