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吳敬梓生於全椒,因《儒林外史》成名於南京。近日記者了解到,全椒要建造一個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儒林外史也將被搬上現代舞台﹔在全椒的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內吳敬梓銅像又有新的版本再現。
吳敬梓新雕塑銅像
源於文中作者化身的描述
吳敬梓雕塑銅像位於全椒城北郊外走馬崗,隔著襄河與吳敬梓故居“探花第”相望,該館1986年建成對外開放。吳敬梓造像原始於程十發,以吳氏后裔吳熾棨為藍本繪制,雕塑家葉慶文以程式像為依據,塑吳敬梓像立於全椒縣吳敬梓紀念館。程氏吳敬梓造像被評為國家二級文物。
近期,記者在全椒了解到,吳敬梓又一尊的雕塑銅像將位於全椒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內。據悉,這尊吳敬梓銅像將在今年10月1日面世。安徽民俗文史專家、青銅文化學者於春詠告訴記者:為回歸吳敬梓生前的本來面貌,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將塑一尊12米高的吳敬梓的銅像,這尊銅像根據《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對杜少卿的描述,韋四爺說:杜少卿是“豪杰”,豪杰就是個很爽朗,很有進取心,很開放的,很藐視一切的,很大方的精神氣概的一個人。許多研究者都指出杜少卿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在翻閱了《儒林外史》對杜少卿外貌的描述,“面及微黃,著玉色夾紗直綴,兩眉劍豎,好似畫上關夫子”。吳敬梓這尊雕塑銅像也根據了著名畫家范曾先生1973年對吳敬梓的畫像白描,注重神器,線條俊美。如今,吳敬梓的畫像特立獨行,穿著長衫,戴著斗笠,現豪杰原型,看起來更像是一位關公。
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
投資12億元分成10大板塊
安徽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董事長彭希祥說: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設在全椒,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投資總額逾12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投資10億元,計劃追加2億元打造儒林外史文化,今年10月1日開放。項目重新規劃由五星級儒林外史大酒店、萬尚百貨、儒林外史風情街、儒林外史藝術走廊、儒林外史展覽館、儒林大戲院、儒林外史國學大講堂、儒林外史故事雕塑園、儒林外史客棧、儒林美食街等十大板塊組成。集旅游展示、購物休閑、文化展示、餐飲娛樂、高尚住宅、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一體的大型復合式文化旅游綜合體,突出明清文化風格,符合儒林外史故事原貌。
彭希祥說:看儒林外史,傳千古真儒,儒林外史國際文化城有十大板塊,其中投資6500萬元,被業界稱為“七重天空中大劇院”,以儒林外史文本為旨歸,打造的大型舞台劇,可容納1200余位觀眾, 在國慶節與觀眾見面。
據儒林外史文化城舞台劇的邵進導演介紹:儒林外史劇本故事,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實現多媒體舞台劇。用最先進聲、光、電的高科技和舞台機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現方式和古今結合的藝術語言演藝吳敬梓的一生,把儒林外史和300年人生世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具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的舞台劇。用3D的組合,產生虛實結合的效果,再現南京當年的秦淮河。此台劇分6個章節,有序 、王冕畫荷、范進中舉、儒林世相 、祭祠 、尾聲。據了解,這項舞台技術目前在國內還是比較領先的。
■鏈接
全椒儒林文化源於南京文化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實主義的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他的作者吳敬梓一生54年,在安徽全椒生活了23年,在江蘇的贛榆學習生活了10年,后移居南京21年。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
全椒作為《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的出生地,全椒的文化深受南京文化的影響。據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執行副秘書長田勝林介紹:安徽馬鞍山一帶、滁州一帶的文化與南京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儒林外史》這部小說的作者吳敬梓,他的一生在全椒與南京的生活,使南京與全椒的文化有著更深的淵源。
田勝林說:全椒的儒林文化來源於南京文化。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全椒與南京長期都是統一區域,從明朝開始都是一個地方,在清朝的兩江文化都是一體的。全椒的文化深受南京文化的影響。在明朝的正德七年,南京提學御史黃如金發現全椒的文脈不暢,把全椒的官學遷到全椒腰帶水的地方,當時是吳敬梓的出生地,也是現在全椒縣中學所在地。從這個時期開始,全椒一批批舉人、進士層出不窮,明清兩代500年間全椒就出了進士78個,榜眼2個,探花2個,按吳敬梓小說的《儒林外史》所說的就是“中了,發了”。那時吳家一門就中了7個進士,1個探花,1個榜眼。當時,全椒縣總人口也就一二萬多人,這就在全椒形成了重視知識,重視儒家情懷,至此儒林文化也就此成型了。
吳敬梓本人從曾祖輩的時候就在全椒與南京都有了房產和家,吳敬梓在南京的房宅秦淮水亭位於南岸利涉橋的東邊、桃葉古渡的北側,就是現在的秦淮風光帶范圍內。最初為六朝時陳朝尚書令江總宅第的遺址,1733年春,吳敬梓從全椒舉家遷來南京后,就在此居住。南京市政府於1997年建立了吳敬梓故居紀念館。
全椒人與南京人一脈相承,高度融合,從性格、衣著以及審美情趣、人員的交往,有很多地方都是一樣的。儒林外史裡反映的世態生活就是南京當時社會的世態生活,作為南京文化,講的也是全椒的文化。現實中的全椒縣完全處於南京文化的覆蓋之中,從性格,從氣質,從衣著,從飲食,還有審美興趣都和南京是一樣的。
現在的全椒人有很多在南京買房居住,南京人也有不少到全椒工作和從商,全椒縣城裡有40%的私家車都是上了南京市區的車牌。所以,全椒文化與南京文化不是近似,也不是相似,而是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