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東漢末年董卓貪財:曾把五銖錢改鑄"小錢"

陶短房

2014年04月28日09:0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東漢末年董卓貪財:曾把五銖錢改鑄"小錢"

  談錢不俗

  五銖錢在錢幣市場可謂“地板價”——這種銅錢雖然年份久遠,但鑄造量和存世量實在太大,價格炒不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沒人打五銖錢的主意:這些年來,不斷有人試圖給手裡的五銖錢賦予各種各樣的傳說、故事,力圖証明“我的五銖不是那些普通五銖”。其中,最離奇的一個故事,是說自己手裡的五銖,疑似“十二金人”銷?后的產物。

  什麼是“十二金人”?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有人在臨洮看見12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巨人,秦始皇聽說后覺得是大吉的兆頭,就將收集繳獲的六國兵器,鑄造了12個巨大的銅人,豎立在秦宮大門口。一些當代人寫的著作裡說,這12個“金人”中有10個被東漢末年的董卓銷毀,鑄造成銅錢,剩下的兩個十六國時期被前秦天王苻堅銷毀鑄錢。有收藏者據此附會,認為這些“金人”都被鑄成五銖錢且有特殊色澤、符號,這樣的五銖錢因為沾了“金人”的“仙氣”,自然身價不同。

  其實,“十二金人”是不是被銷?鑄錢,至今並未完全定論,因為記載這件事的《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說董卓“悉椎破銅人……更鑄為小錢”,但隻說“銅人”,未說“十二銅人”,是否真是秦始皇“金人”,實在不能下定論。所謂“被苻堅鑄錢的兩個”,出處恐怕是《通鑒正義》所引用的《關中記》裡,說苻堅將流落到鄴城(今河北臨漳)的兩個“金人”拉回長安銷毀的典故。且不說《關中記》這種野史是否靠譜,即便靠譜,記載中隻說銷毀銅人,並沒說鑄錢。史書上記載,十六國中確有鑄錢的,但前秦偏偏沒鑄過。很顯然,將五銖錢和苻堅相聯系,怕是說不通的。

  那麼董卓呢,如果董卓真的銷毀了“十二金人”,鑄成五銖錢流傳后世,為今天的藏家收藏轉讓,難道沒有可能麼?恐怕沒有。

  其實,編造“五銖與金人”傳奇故事者,都有意無意剪裁了歷史記載:《三國志》裡談到董卓銷毀“金人”鑄錢時的完整記載,是“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廓,不磨鑢”。很顯然,董卓將這些銅鑄造成一種名叫“小錢”的東西。這種“小錢”直徑隻有五分,合1.1545厘米,而五銖錢直徑為2.5厘米左右。“小錢”不像五銖那樣,四周有突起的邊緣,也未經過銅錢鑄造后例行的打磨工序,錢上什麼文字、符號都沒有,是一種粗制濫造、偷斤短兩的“假冒偽劣產品”。由此可見,“金人五銖”是不可能出現的,這些“小錢”即便有傳世的,也很難被分辨出來。

  不僅如此,史書還明確記載,董卓非但沒把“金人”鑄成五銖錢,相反,為了撈到更多,他還故意把許多五銖錢改鑄成“小錢”——兩枚五銖差不多能改鑄6、7枚“小錢”,這個貪財的胖子自不會放過這個發財良機。因此,指望“撿漏”收一枚“金人五銖”的朋友,還是洗洗睡吧。 陶短房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