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河南賈湖遺存契刻符號:人類最早文字雛形(圖)

2014年04月30日10:57    來源:大河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河南賈湖遺存契刻符號:人類最早文字雛形(圖)

  賈湖遺址M21出土的七孔骨笛

  賈湖遺址出土的網墜

  賈湖遺址出土的內裝石子的龜甲。研究者認為,它們應該與儀式活動有關。

  賈湖遺址出土的這些龜甲契刻符號,表示了與原始禮儀或祭祀活動有關的特定含義,它們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七八千年前,延續了約1200年的賈湖文化戛然而止,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不知所終,蒙昧時代一個曙光初現、光芒耀眼的文明漸漸被人遺忘。

  直到30年前,因考古發掘,我們才知道,在舞陽賈湖的這方水土,先民曾創造了領先那個時代,並令今人驚嘆折服的文化。揮動著手鏟和軟毛刷子,利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考古工作者拂去7000多年塵埃,讓輝煌燦爛的賈湖文化重現人間。

  如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所言:“舞陽賈湖遺址的發掘,可稱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新石器考古中最重要的工作。”賈湖發掘被確定為20世紀全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並被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垂青史冊。

  在目前所發現的古代遺址中,賈湖文化時代最早,其文明所達到的高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如前文所言,賈湖在農業、家畜飼養、工具制造等方面活力洋溢,在音樂文化、宗教文化、字符創造等方面更展現出創造的智慧。賈湖骨笛制作精美,具備五、七聲音階,反映出賈湖人高超的計算水平。成批的賈湖骨笛的發現,被視為世界音樂考古的重大事件,久負盛名的美國《自然》雜志,曾在封面刊登賈湖骨笛照片。我的同事於茂世、盛夏都曾寫過骨笛,因此本文從略。

  賈湖遺址的發掘過程中,精致的骨笛經常與內裝石子的龜甲共出,這些龜甲往往四、六、八成組,有些上面還有刻畫符號。研究者或以為是響器,或以為是佔卜用具,但大家一致認為,龜甲應該與儀式活動有關,是與原始宗教相關的遺物。而骨笛與龜甲的共出,很可能也與儀式活動中的音樂演奏有關。

  賈湖發現的契刻符號,與殷墟甲骨文的一些字很相似,又都刻在甲骨上,一經問世,即廣受關注。這種符號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李學勤等人在國際考古刊物撰文認為,賈湖遺址龜甲契刻符號表示了與原始禮儀或祭祀活動有關的特定含義,經長時間的使用最后進入到文字系統。香港中文大學的饒宗頤先生則指出:“賈湖刻符對漢字來源的關鍵性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資料”。

  賈湖遺址一開始被認為是裴李崗的亞文化,但很快人們就發現,這種文化有著自己獨特之處。其骨笛、龜甲等文化因子,並沒有出現在比其時代晚的裴李崗文化中。因此張居中教授等將其命名為“賈湖文化”。

  “賈湖考古提供了一個處於黃河、長江之間,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居於當時文化發展前列的相當完整的實例。”俞偉超在其《淮河的光芒黃河與長江的聯結》一文中指出,賈湖石器、陶器(石磨盤、圓腹壺、罐形鼎、三足缽等),同裴李崗文化相當接近,而以佔卜用龜和獐牙隨葬之俗,又和時代要晚一些的大汶口乃至安徽薛家崗文化的風俗接近﹔至於其稻作農業,則更是和江淮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一致而不見於黃河流域。

  以前說起中華文明,人們就會想起黃河、長江文明。賈湖和其他淮河流域新石器遺存的發現,讓世人知道,還存在一個淮河文明,這個文明連接黃河、長江,在早期文明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地層淤積,研究者認為,賈湖文化毀滅於一次大洪水。張居中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與賈湖同緯度的一些文化遺址,有著與賈湖相同的文化因素,他們據此推測,賈湖文化的后裔,在同緯度向東西遷徙,將文明播撒到遠方。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