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評《舌尖2》增加美食內容:好意見令作品精進

陸尚

2014年05月05日10:57    來源:中國藝術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舌尖2》增加美食內容:好意見令作品精進

  【事件】 《舌尖2》應觀眾要求增加美食內容

  【觀點】適當聽取意見不僅是對觀眾的謙誠,更是對作品的愛惜

  《舌尖2》的調整與藝術的“有容乃大”

  上周五,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了第三集。相較於前兩集強調故事性,這一集在美食上的著墨明顯增加。這是因為此前,不少觀眾抱怨片中“人文太多美食太少” ,針對觀眾的反饋, 《舌尖2》在第三集的內容上做了緊急調整,重新剪輯,增加了美食內容的比重。調整后的節目贏得觀眾紛紛點贊。

  其實, 《舌尖2》開播以來一直是既有點贊也有拍磚。點贊的人認為, 《舌尖2》突破了美食紀錄片的界限,融入了創作者的文化思考,用美食表現了人、情、味。拍磚的人則吐槽美食鏡頭太少,許多食物都是一閃而過,想完整地吃道菜都吃不著。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對於該作品的藝術呈現和創作理念,在此無須多論。更令筆者深有感觸的是主創們對待觀眾反饋的態度和處理方式,第三集播出后,相信除了雁來蕈、凍豆腐、香椿魚、瑪仁糖等令人垂涎的理由之外,不少觀眾之所以點贊,還有一個理由,就是觀眾的感受得到了尊重和重視。

  片子拍給誰看?肯定是觀眾。從觀眾的口碑最能直觀地判斷一部作品好與不好。 《舌尖2》無疑是明智的,認清了個中道理,面對吐槽沒有無視,也沒有狡辯,而是進行了部分調整和修改,應觀眾要求增加了美食內容。“隻要是善意的批評我們都願意聽。 ”總導演陳曉卿的一句話表明了《舌尖2》的創作態度,既表達了對觀眾的尊重,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藝術工作者常說創作要“接地氣” ,對於電視工作者來說就是貼近觀眾。如何貼近觀眾,互動和交流是個好方法,經常關注觀眾的反應,不時聽聽大家的聲音,藝術創作需要如此。還記得86版《西游記》之《斗法降三怪》一集中,劇組把“破爛溜丟一口鐘”的“鐘”誤當成了寺廟中的“鐘” ,播出后群眾發來意見,經考証后,創作者們及時修正錯誤,補拍了衣服的鏡頭,替換了原來的情節,經典才避免了硬傷的出現。可見,適當地聽取合理的意見不僅是對觀眾的友善和謙誠,更是對作品的珍視和愛惜。

  這也讓筆者聯想到不少相反的例子:有些作品或對觀眾的批評與質疑置若罔聞、熟視無睹,依舊我行我素,或對評論者的建言與直言拍案而起、反唇相譏,容不得半點批評,聽不得不同的聲音,甚至唯我獨尊。無疑,藝術要有所堅持,但是藝術堅持與聽取意見之間並不矛盾。好的意見可以令作品更精進,認真聽取意見才是對藝術真正的堅持。藝術並非高高在上,不能總以一種冷艷高貴的姿態示人,否則,如果創作者對大眾的反饋不屑一顧,最終也會為大眾所疏遠甚至拋棄。對於批評,正視是最好的方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也是從事藝術工作的可貴態度。況且,藝術應該是具有包容性的,創作者要最大限度地展現它的有容乃大。 《舌尖2》的緊急調整正是說明了這一點。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