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延安,面對當時文藝界存在的種種問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他高屋建瓴,直指問題核心和實質的重要講話,對后來黨的文藝政策的制定和文藝工作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72年后的今天,北京,又一場高規格的文藝工作座談會如期舉行,會議的“主角”成了習近平,但會議的任務沒有改變:分析、解決文藝發展中的問題。
雖然講話的全文還未公布,但在新華社3000多字的通稿中,我們依然能讀出豐富的信息量,其中習近平給文藝界提出的六句“箴言”,直指當下的不良傾向,尤為值得關注。
1.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文藝創作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豐沛時期。從產量上說,諸多數據穩居世界第一。然而,繁榮背后不乏隱憂。許多文藝工作者完全以經濟效益為創作出發點,身陷拜金主義泥潭無法自拔,滿身銅臭味。
為了收視率,電視節目千篇一律,原創能力大大喪失,甚至一些主打獵奇、窺視隱私、以無恥為原料、拿缺點當笑料的節目大行其道。為了票房,賣座與否成為一些導演接片拍片的唯一出發點,爛片大行其道,許多優秀作品“叫好不叫座”。當金錢成為唯一標准,經濟效益被無限放大時,藝術便漸行漸遠。
鑒於此,習近平特別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要沾滿銅臭氣。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2.藝術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
和《在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樣,習總書記在座談中也提到“為了誰”的問題。“不能在為了誰的問題上產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習近平如此表述。
當下,有些所謂的藝術家,頭頂榮譽腳踩光環,卻鮮有創作出令老百姓滿意的作品。病症就出在沒有真正“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即使偶爾人下去了,心還高高在上,對生活的認識也是蜻蜓點水,這樣就很難創作出有分量的作品。試想,不知講給誰聽的故事怎會有人喜歡看?脫離生活無理取鬧的相聲怎會惹人酣暢的笑?
脫離了人民大眾,對沸騰的生活視而不見,藝術的光暈自然會變得暗淡,所以習近平在講話中點醒這些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