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天河》真情實事打動人心 主創願作舉世工程"一滴水"

2014年10月29日07:44    來源:北京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天河》真情實事打動人心

  電影《天河》首映式現場,演員高明、段奕宏、李幼斌等人分享演出體會。

  作為電影《天河》原型人物之一的陳建國來到首映現場,談及參加南水北調工程的體會,他動情落淚。

  本報記者 周南焱

  昨天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八一電影制片廠、市南水北調工程辦公室聯合攝制出品,反映南水北調工程的重大現實題材故事片《天河》在京舉行首映式。影片以深沉的情感和動人的故事向南水北調工程、向全體建設者和沿線移民致敬。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天河》編劇之一黃宏表示:“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在即的歷史性時刻,推出《天河》這部重大現實題材故事片,就是希望用一個‘中國好故事’反映出我們時代的風貌。”

  主創願作舉世工程“一滴水”

  《天河》的劇情圍繞事關人民生存與發展大計的南水北調工程展開,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天動地的奉獻故事。

  董望川(李幼斌飾)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副總指揮,他與妻子周曉丹(俞飛鴻飾)為工程忙於各自工作,聚少離多,原本穩固的感情漸漸出現裂痕。在技術攻堅之時,董望川最得力的助手兼學生江浩(段奕宏飾)竟離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業,而家鄉的親人也因身處庫區而堅決反對搬遷移民。面對空前壓力的董望川選擇自己坐鎮一線,並推薦妻子周曉丹去接管移民工作,二人繼續兩地分居,為確保工程如期保質完成,付出了最大的犧牲和努力。

  演員俞飛鴻的父親就是一名水利工程師,她對出演這部影片有著頗多的感觸,也更能理解水利建設者的付出:“他們為了建設造福百姓的工程,很難兼顧家庭、孩子,很難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樂趣。在電影裡,我們就要盡力表現這樣一群水利人,在家庭裡夫妻有爭執,但最后相互理解,共同為工程作奉獻。”李幼斌則動情地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們都願意作這個舉世工程的‘一滴水’,也希望觀眾能從電影中感受整個工程背后的震撼和感動。”

  人物原型曾背父親上工地

  在《天河》中,段奕宏扮演的工程師江浩,是一位留德歸來的博士,因為家庭困難等原因一度離開老師董望川,但這位高材生最后還是參與了南水北調工程,為了不耽誤工程施工,他還把農村老家病重的父親帶到工地上照顧。影片中這個感人的情節,其實來源於真實生活——片中江浩的原型,就是因背著父親上工地而獲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經理陳建國。

  首映式當天,陳建國也來到現場看片,採訪中說起自己的故事,這位中年漢子眼圈泛紅,最后忍不住抹淚。陳建國於2011年擔任南水北調中線方城段6標項目經理,為工程奮戰了兩年有余。長兄因病離世,他正在工地上揮汗如雨,沒來得及回家看望哥哥﹔慈母也因病撒手人寰,他正在工地上奔波操勞,趕回家后在母親遺體前跪下重重磕了九個響頭。之后,他決定帶著疾病纏身的老父上工地,“我離不開工程,親人也離不開我。工期又很緊,我要是天天回家肯定耽誤事,就把父親接到工地上,既不耽誤工程,也便於照顧父親。”

  陳建國的真實故事,令段奕宏深受感動。他表示,《天河》這部電影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關注更多的個人和情感。

  用電影感謝每一位奉獻者

  創作《天河》的過程中,影片主創團隊扎實深入到一線體驗生活。他們深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渠首、沿線和受水區進行實地調研,與南水北調工程專家、移民干部、搬遷移民群眾數次座談,採集了生動鮮活的創作素材,從建設工人“夫妻並肩、兄弟同行、祖孫三代同上工地”的感人故事中尋找創作靈感,從搬遷移民故土難離、不忍割舍的鄉愁中尋找感人的畫面,一棵樹、一條狗、一桶水、一捧土等真切感人的情景,都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創作者。許多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成為創作素材,在影片中得到了真實呈現。

  “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無論是建設者,還是庫區移民,都做出了特別大的奉獻和犧牲。”黃宏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其中的偉大精神。據他介紹,此次共有56位藝術家參加了電影《天河》的拍攝工作,大家都是想著為南水北調工程作出“一滴水”的奉獻,創作出符合時代精神的作品,把影片當作獻給建設者和移民的禮物,也讓更多喝到丹江水的人了解南水北調工程。實習記者 鄧偉攝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