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華美奇譎漢玉璧:雕拱身回首鳳鳥 刻"宜子孫"篆書

蔣衛東

2014年11月02日08:2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華美奇譎漢玉璧:雕拱身回首鳳鳥 刻"宜子孫"篆書

  東漢“宜子孫”玉璧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漢代是中國玉璧制作和使用的鼎盛期。在考古發掘的漢代王室貴族墓葬中,幾乎都有玉璧出土,它們的功能,通過考古和文獻兩方面的印証,既有祭祀與殮葬的禮儀用途,也有裝飾、饋贈等日常用途。

  漢代祭祀和殮葬用的玉璧,以傳統的圓形璧為主,形體較大,直徑通常在10厘米以上,多為青玉琢成,精美者也可與珍稀的白玉璧一樣,作為朝賀或饋贈用璧。而在墓葬中,它們有的鑲嵌在棺材表面作為裝飾,有的放置在棺槨之間,有的鋪墊在死者胸部或背部。

  直徑10厘米以下的圓形璧,往往是組成雜佩的系璧。這類組佩后懸挂在腰帶上作為隨身裝飾的系璧,玉質與工藝,多數優於祭祀或殮葬用璧,紋飾也更豐富。

  傳統的圓形璧之外,漢代還流行一種外緣有一組或幾組鏤雕動物紋附飾的出廓玉璧。形體較小的出廓玉璧,基本延續戰國同類出廓璧的造型特征。形體較大的出廓玉璧,在西漢中期出現。東漢時期,這類出廓璧更為多見,多數為乳丁紋圓形璧與鏤雕動物紋出廓附飾的結合體,如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者,但也見通體鏤雕者。江蘇揚州老虎墩漢墓出土的出廓璧,璧面鏤雕一對蜿蜒爬行的螭紋,出廓附飾部分鏤雕一隻拱身回首的鳳鳥,鳳鳥腹下與雙螭之間則鏤雕出縱向排列的“宜子孫”三個篆書文字。類似鏤雕文字的出廓璧,至少還有陝西咸陽出土的“延年”殘璧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長樂”璧。動態的動物與靜態的文字,組合在一起,更顯氣象萬千,華美奇譎。

  這類出廓玉璧近頂端處,都有可以系挂的小孔,根據漢代文獻和畫像石,有玉璧穿挂后用於房內牆上的裝飾,因此,推測這類精致華美的出廓玉璧,應是非常珍貴的裝飾用玉,而非祭祀或殮葬用玉。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