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葡萄牙:打造“最酷的”文化之都
裡斯本街頭的有軌電車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
葡萄牙各具特色的文化節
南歐國家葡萄牙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2014年,美國CNN電視台將葡萄牙首都裡斯本評為“歐洲最酷城市”,英國雜志《單片眼鏡》公布的“2014年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裡斯本位居第22。裡斯本和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爾圖分別於2010年和2012年被歐洲消費者協會評為“歐洲最佳旅游目的地”。
葡萄牙城市能夠獲得人們青睞的一大原因就是文化魅力。文化和旅游的協調發展使葡萄牙許多城市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之都。自歐盟1985年啟動“歐洲文化之都”活動以來,葡萄牙先后有3座城市獲此殊榮,分別是裡斯本(1994年)、波爾圖(2001年)和吉馬良斯(2012年)。
重視文化遺產保護
葡萄牙將歷史文化遺產視為城市的靈魂,每座城市的地標並非時髦的高樓大廈,而是悠久的歷史建筑。葡萄牙的文化遺產按其重要性分為國家級遺產、公共利益遺產和市級遺產三類,政府依照相應法律法規對各級遺產進行保護,不允許業主擅自改變建筑原貌和內部結構。凡屬國家級遺產和公共利益遺產的建筑,內外維修均需向市政府和國家文物局報批,市級遺產和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歷史區域內建筑的維修須向市文物部門報批。城市其他建筑的建造和修復也必須得到市政府批准。
在這一領域,文物部門權力至高無上,可一票否決,任何行政命令均不能干預其執法。正因為有完整的文物保護法和嚴格的執法,城市的歷史原貌才得以完整保存,使得一個僅有9萬多平方公裡領土面積的葡萄牙擁有16處世界文化遺產。
以文化為核心打造旅游線路
作為歐洲重要的旅游城市,裡斯本和波爾圖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豐富的文化遺產。市旅游和文化部門協同配合,精心制定了以歷史中心、皇家宮殿、名人故居、城堡、教堂和各類博物館為主體的多條旅行線路。葡萄牙航海發現史、曼努埃爾建筑風格、法朵(葡萄牙唯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民歌)以及被視為葡萄牙藝術精華的瓷磚畫,都是葡萄牙向外來游客推廣的重點。
在裡斯本和波爾圖等城市,貫穿市區和城市周邊地區主要景點的各條旅游線路巴士配有多種語言的同步錄音講解。而老式有軌電車除保持了當初純粹的交通功能,已成為城市的一個文化符號,電車沿線都是古色古香的街區和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建筑。游客們乘坐這種電車既體驗了傳統交通工具,又能便捷地領略沿線的歷史名勝,可謂一舉兩得,而現代化的電車則穿梭在城市相對開闊的地段。新式電車和充滿歷史感的老式電車交相輝映,構成了裡斯本和波爾圖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用文化活動豐富城市內涵
葡萄牙城市吸引游客的另外一個重要手段是舉辦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除常規的演出、展覽外,城市節、民俗節、烹飪文化節等傳統文化活動大大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
各個城市結合自身特點舉辦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節,如受古羅馬文化影響較深的北部城市布拉加每年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古羅馬文化節,既讓市民重溫歷史文化,又能為城市帶來豐厚的旅游收入。作為大學生慶祝畢業的巡游活動,大學城科英布拉每年5月末舉行的“燒帶子”節已成為這座城市的重要節日,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前往觀看。一些位於葡萄產區的城市每年都舉辦形式多樣的葡萄酒節,外來移民較多的城市往往都舉辦反映各國文化的移民節,旅游城市舉辦旅游電影節也不在少數。
文化活動除了吸引大批國內外游客,也起到了培育市民文化意識的功效。近年來,由各大企業贊助的大型夏季現代音樂節影響越來越大,已成為裡斯本和波爾圖等葡萄牙主要城市新的文化名片。
借助重要活動推動文化建設
借助舉辦大型國際性活動推動城市文化建設,是葡萄牙各城市的一個普遍做法。中央政府利用葡萄牙於1992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之際,斥巨資在裡斯本興建了貝倫文化中心。這一集展覽廳、劇場和會議廳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文化設施,建筑面積9.7萬平方米,是目前葡萄牙最重要的文化設施,常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
同樣,1998年的裡斯本世界博覽會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眾多文化設施。世博會后開辟的世博園區擁有博物館、劇場、電影院和多功能館等一批一流的文化設施。園區內的國際會展中心一年一度的手工藝博覽會已成為裡斯本最重要的文化活動之一。
波爾圖則利用1992年被確定為“歐洲文化之都”的機會,興建了一流的音樂廳——“音樂之家”,被視為歐洲頂級的10座音樂廳之一。作為該市的最重要文化設施,“音樂之家”已成為波爾圖的新地標。同樣,吉馬良斯利用舉辦2012年“歐洲文化之都”活動,將城市邊緣廢棄的倉庫區改建為包括電影制作發展平台和藝術設計院在內的文化創新園區,不僅為藝術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空間,又為城市增添了新景觀。
以一年為時限的“歐洲文化之都”不僅為裡斯本、波爾圖和吉馬良斯留下了一流的文化設施,更重要的是讓全體市民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文化洗禮,並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國際知名度。數據顯示,超過12萬名游客在“歐洲文化之都”活動舉辦期間到訪該市,比2011年增長了107%,其中外國游客數量增幅高達297%,住宿停留人次增加27%。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