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漢代玉衣殮服等級森嚴 僅皇帝能使用金縷玉衣

2014年11月09日09:34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漢代玉衣殮服等級森嚴 僅皇帝能使用金縷玉衣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

古人崇信“金玉在九竅,則死者為之不朽”,發明了許多專門用於殮葬死者以求不朽的“葬玉”,而歷代“葬玉”中,最奢華鋪張和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漢代的玉衣。

考古資料顯示,玉衣起源甚古。西周時期的“玉覆面”(“綴玉面幕”)可能為其發端,東周時期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珠襦”、“鱗施”之類編綴玉片的服飾。西漢前期,山東臨沂劉疵墓出土了由玉片和金縷編綴而成的頭罩、手套和鞋套,漢代玉衣初露端倪。到了文景時期(公元前二世紀前葉),整體包裹尸身,外觀與真人形體相同,由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六部分組成的完備玉衣終於出現,成為漢代皇帝和皇親國戚專用的殮服。

完備的漢代玉衣,其每個部件均由小玉片和纖細的金屬線縷或絲質線縷編綴而成,包裹尸身時再組裝合綴。一件玉衣,編綴的小玉片通常達兩千多片。這些玉片大多作長方形、方形或凸字形,四角有細孔可穿線編綴連結,特殊部位,如手指等處則採用梯形、三角形或多邊形的玉片,可使手指彎轉握拳。

迄今為止,考古發掘中出土玉衣的漢代墓葬已超出20座,最著名的有河北滿城漢墓、廣東廣州象崗南越王墓、河南永城僖山漢墓、安徽亳州一號、二號漢墓等。這些墓葬中出土的玉衣都是可復原的完整玉衣,因其編綴線縷的材質,有金、銀、銅與絲,而被分別稱為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和絲縷玉衣。其中,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是首次在考古發掘中發現並復原的漢代玉衣。

考古發現西漢時期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數使用金縷,但也有銀縷、銅縷或絲縷,似乎並未嚴格的規定。到了東漢,《后漢書·禮儀志》明確記載,隻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使用銀縷玉衣,大貴人、長公主使用銅縷玉衣,玉衣的等級制度遂規范井然。

東漢末年,曹操父子力主薄葬,“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曹操《遺令》),變革秦漢以來的厚葬之風。黃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下詔禁止使用玉衣,“無施珠襦玉匣”(曹丕《終制》),玉衣殮服之制也告壽終正寢。

(蔣衛東)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