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忠志(資料圖)
人民網11月14日電(楊萌)在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上,鈴木忠志和他的“鈴木訓練法”工作坊引起了戲劇圈諸多觀眾和業內人士的關注。11月11日、12日,鈴木忠志的作品《大鼻子情聖》在長安大戲院上演,座無虛席。11月15、16日,鈴木忠志的另外一部作品《李爾王》也將在此上演。
在今年劍橋大學出版的導演叢書中,他是20世紀引領時代的18位大導演中唯一一位亞洲人,也是唯一一位既有哲學思想又有獨特演員訓練方法的導演。他與包括梅耶荷德,貝爾托•布萊希特、彼得•布魯克、阿裡亞娜•姆努什金、羅伯特•威爾遜等廣為人知的偉大導演共同被收錄於此書中。
觀眾走進劇場 是為了觀看比自己更強悍的身體
在昨天下午的大師工作坊,鈴木讓演員展示了他們的訓練方法。他們的動作看上去很簡單,似乎只是隨著有些神秘的音樂,若有所思地簡單重復踏步、轉身的動作,有時則徹底放鬆倒在地上。鈴木忠志解釋說,這些動作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困難,“你要在踏步的同時,保持重心的穩定,還要保持等速的水平移動。”在鈴木的觀念裡,演員不僅有一個觀眾能夠看到的身體,還有三個看不見的“身體”—重心、呼吸、能量,“要想增強自己的身體能量,就要增強這三個方面,才能增加演員的身體質感。”
演員一邊展示訓練方法,鈴木大師一邊闡釋自己的“鈴木戲劇哲學”。“沒有這種訓練,演員如果在一個類似希臘古老劇場的大空間內,根本沒法將台詞傳遞到最后一排。在我看來,用麥克風的劇場就不是真正的劇場,演員必須要用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但是這種訓練不是為了讓表演更好,而是一種身體診斷,可以看到一個演員身體內部的問題,以此判斷其是否適合這個職業。如果觀眾在劇場中看到的是一個還不如自己的很弱的身體,那對於觀眾簡直是一種自我煩惱,今后就沒有人會去現場看戲了。就如同明明有轉播,可觀眾還是要去現場看比賽,那是因為可以在競技場看到比自己更強悍的身體與對抗。”
鈴木哲學:要求女性變溫柔是一種歧視
在工作坊之后的互動環節,觀眾的核心問題集中在前日演出的《大鼻子情聖》中女演員低沉的嗓音與粗獷的形體與性別特征的巨大反差。對此,鈴木大師的解釋是,“像莎士比亞時代的戲劇中都是男演女,聲音也並不溫柔,歌劇中的女性歌者聲音往往也很強,更何況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聲音就很雄壯。但后來現代戲中大家都有個誤解,其實要求女生像女生是一種歧視,我的哲學是,一個有自我主張的女性聲音必須強烈,要求女性變溫柔是男性社會對女性的一種歧視。”
在鈴木的戲劇哲學中,他將戲劇的演變創新性地大致分成了四個階段:古希臘戲劇是給相信神的觀眾看的,演員的表演要始終對著觀眾席正中間留給神明的位置﹔契訶夫時代的戲劇是寫實主義的,演員的台詞要傳遞給對手﹔貝克特時代,演員的對手不見了,表演變成了自言自語﹔而再后來,由於時代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人與電腦的對話,但語言脫身體化之后產生的危機卻有可能讓戲劇消失……“因為我認為的戲劇是人使用身體技巧來感動別人,台詞不是為了兩個演員之間的對話,而是為了將劇作家的本意傳遞給觀眾。所以演員並非要展示自己,而是要說服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