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北京曾有司法部街 1958年被整體拆除、搬遷(圖)

2014年11月15日14:52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北京曾有司法部街 1958年被整體拆除、搬遷(圖)

  1906年,清政府改革中央官制,專掌審判。宣統二年(1910年)在司法部街建造大理院衙署,解放后,高檢、高法等政法機關在此辦公,大樓於1958年興建人民大會堂時拆除。之后,高檢、高法暫時搬遷到阜成門外,后又遷往東交民巷。(模型還原圖)

  1958年之前在司法部街辦公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大門。門前能看到有軌電車的軌道。

  說起司法部街如今的多數北京人已然陌生,但這條街過去曾赫赫有名,它是天安門廣場西邊的第一條南北向的大街。清政府的大理院曾位於此,此后不管時局怎麼變,一直到新中國成立,這裡都是最高司法機關所辦公地,故因此得名司法部街。1958年興建人民大會堂,這條街整體拆除、搬遷。

  司法部大街南北走向,南起西交民巷,北接長安大街,長約二裡。司法部街東側是居民胡同區,從北到南依次是垂露胡同、小中府、大中府、左府、大四眼井、小四眼井、宋家胡同、前府胡同。大街西側主要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兩院機關和司法部機關大院,司法部南面是司法部街小學。四家佔據了大街西側的絕大部分。這些政法機構的入駐,讓這條古老的大街顯得庄嚴而肅穆。

  一次,去北大南燕園拜訪著名歷史地理學泰斗侯仁之先生。老人指著明清兩代北京地圖告訴我,司法部街在明朝時是前、后、左、右、中五軍督門﹔清代的太常寺、大理院都在這條街上。如今,司法部街早已消逝在歷史煙雲中,安詳地躺在雄偉的人民會堂座下。

  司法部街街景

  司法部大街上有一條有軌電車線,這條線是連接前門與西單的唯一交通。電車有兩種:一種是帶拖車的老式電車,還有一種解放后生產的單體瘦型電車。老式一般是黃顏色的,新式單體車一般是深紫色的。電車司機站在車頭左邊,一根磨得發亮的活動鐵管兒把司機與乘客隔開來。司機是站著開車的,手握一隻車速搖把,腳踩著當當車鈴開車。老北京給有軌電車取名曰“鐺鐺車”。電車頂上安著一長方形彈簧銅杆與一單根電線相接,電工稱之為接火線,鐵軌充當地線。夜裡,當電車行駛在高低不平路段上,放出耀眼的電弧,給人留下極深的記憶。電車內兩側有兩排縱向長木座,車頂固定著兩排扶手,像如今的地鐵列車。當年的電車售票員不允許坐座,一律站著售票。黃色翻毛牛皮售票包外緣是一個被磨得發亮的鐵夾子,皮包裡面放著一個木板,上面釘著各種價碼的電車票。不管車內有多少乘客,售票員總能麻利地用紅藍鉛筆把乘客的下站代號畫在票上。

  那時北京城人口不足200萬,平日馬路顯得空蕩,電車裡有的是空座,像今天坐公交、地鐵被擠成“沙丁魚”或“相片”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司法部街路寬人稀,駛出大柵欄的電車行進至這裡,常聽電車司機用腳輕輕打著拍子,鈴聲有節奏的響起,吸引著路人側目。

  街上的司法部街小學是我的母校,位於原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西邊半裡處,是本世紀初建立的一所小學,解放前這曾是北平法院的審判廳。校園裡,整齊的教室和走廊環繞四周,中間是個正方形大院,灰色花崗石台階鑲嵌四周,院內鋪著清一色白瓷磚,它經歷了幾十年的日晒雨淋竟無一塊損壞。

  學校北面是個狹長院子,音樂和美術教室及校圖書室就設在這兒。這方寸之地讓我們受了高尚的藝術熏陶,音樂老師人近中年,中等個兒,胖胖的,紅臉膛,不管講課還是彈琴總是挺著筆直的身板,一副渾厚的男中音,唱起歌來常常震得紙窗嗡嗡響,同學們最愛聽他唱歌了。老師突破當時的音樂教材,教孩子們演唱西方歌曲。印象最深的是莫扎特的《渴望春天》,他唱得那樣動聽,那是很多孩子頭一回聽到西歐名曲(當時隻有蘇聯歌),他還對曲子裡出現的一個半音4做了高度的評價與生動的分析。盡管我們還不大懂,但聆聽著老師娓娓講述,看著他那陶醉的神情,大家深深地被他所感染:像春風把我們送到萊茵河邊的草地上,盡情地呼吸著春日的花香,沉醉在明媚的艷陽裡。那幾節動人心弦的音樂課至今難以忘卻。

  1958年前的共和國司法部與我們小學北面一牆之隔。高檢高法的職工家屬來司法部必經楊公祠,這個古跡位於原司法部史良部長辦公室西頭幾十米處。小廟隻有十個平方米左右,廟內擺一張方桌,青布鋪其上,兩邊下垂帶尖兒的黑帶,學生們常趴在窗口,踮著腳尖好奇地觀看裡面的東西,還借此小廟說恐怖的神鬼故事,小男孩兒們為比誰的膽兒大,互相打賭看誰敢趁黑去小廟一游,以在楊公祠窗台處寫上自己名字為傲。

  小廟旁有棵枯槐,此樹是楊公在押時手植之物,早已枯死,樹圍特粗,兩個小孩都摟不過來。枯木內嵌一方方石,鐫刻著“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平生未報國,留得忠魂補!”后來才知道這個小廟是紀念明代大忠臣楊繼盛的。楊大人遇害前被嚴嵩關在錦衣衛,400多年前它就是位於司法部院內。一次偶然機會,我得到一本七十年前北京的舊旅游手冊,從照片中一眼就認出了楊公小廟。

  學校斜對過有家早點鋪,早上賣3分錢一個芝麻火燒,2分錢一個果子及2分錢一碗的豆漿。店雖小,?面棍卻敲得賊響。小學時,家裡每天給我5分錢買早點吃,這生活水平在班裡真算是“闊主”了。燒餅鋪往北走十余步是家小攤。屋子用木樁和碎磚頭壘砌而成,屋裡住著一位中年光棍漢,做洋鐵活兒。門外擺滿了他做的打油舀子、拔火筒、燒水汆子等物。屋裡長年點著一個煤球火爐,爐裡放著烙鐵,爐旁擺著盛粥的黑鍋。鐵匠人過中年,大頭、大眼、大手、大胡子,腿有點瘸,面部總無表情,少言寡語,偶爾說話,嗓門特大,像在吼人似的,孩子怕他,然而他的小攤,卻總能把孩子吸引過去。

  司法部對面有家小飯館,它也是整條街上唯一的飯館。門口挂著一個紅燈籠似的幌子,隨風招搖,屋裡被煙熏得發黑,地下擺著幾張舊桌子。放學路過,總見門口停著三輪車、膠皮排子車。隨著伙計的吆喝聲、叮當的炒勺聲,沙啞的劃拳聲,飯館裡飄出香噴噴的炒面味兒和濃烈的燒酒醇香,那會兒常覺得這是世界上最誘人的香味。家裡來客,母親總讓我到那兒打啤酒,遺憾的是卻從沒嘗過館子的飯菜。

  高法高檢大樓

  共和國的高法、高檢大樓是清末建造的,當時這裡是清政府專管審判的大理院所在地,是一幢雄偉而精致的西洋式大樓。大樓樓高四層,南到北百十余米,東西寬近六十余米。大樓朝東。樓的中央鑲著一塊大鐘表﹔大樓南、北兩端各有一座圓頂塔樓。北面塔樓離西長安街不到百米,是國慶、五一節機關干部觀禮的絕好地方。鳥瞰高法大樓,呈標准日字形﹔樓內兩個開闊的天井,每個足容下兩個籃球場。大樓中廳,寬闊精致的紅木樓梯環周而上,環抱著一個大約二十平方米天井,小天井四周懸挂著鐵網,以防止人員墜落。陽光穿過這三個天井洒向大樓的每個角落。

  高法大樓共有八個門,正面三個,南北各一個,樓背后正中是地下室出口,自1956年大樓修整后,成了機關職工上下班的必經通道。樓后兩側各建一座外裸式的盤旋鋼鐵樓梯,既是進出樓的通道,還能緊急情況下疏散人員。

  國慶和五一節天安門廣場西邊的禮花大多是在高法大院裡用迫擊炮射向夜空的。在那炮聲隆隆天空五彩繽紛的時刻,其實孩子誰也無心觀賞禮花,一個個借著耀眼的光芒,在大院裡要麼像小雞逐米似地撿滋花(即禮花彈落下的殘留火藥,其狀呈方塊形,約一厘米大小),要麼上樹夠降落傘。這時鐵樓梯便成了爭相攀登的“聖地”,大伙兒把撿來的滋花碼在鐵樓梯上排成行列燃放,五顏六色的耀眼光芒映照著孩子無比興奮的笑臉。

  主樓的中廳門前之上有座巨型華蓋。當年董必武院長每天都從這裡走下汽車,步入二樓中央大廳辦公。一樓中廳寬闊明亮,給我印象極深的是:每逢國慶節前,花匠把四大盆桂花樹擺在中廳兩側﹔那顆顆金米粒般的桂花,給樓裡送去縷縷幽香,像是在告訴大家,金秋已經來臨。一條紫紅地毯沿樓梯一直鋪上二樓,在董老辦公室門前形成一個紅色小型“廣場”。那陣子孩子們都不懂規矩,如此庄嚴的地方,倒成了我們摸爬滾打的游戲場。

  高法大廈中廳門前有一個噴水池,四周種著鮮花。大院東南角是一排整齊的花屋,花匠是位健壯的小伙子。上世紀五十年代,學生們特別崇拜肌肉發達的男人,隻記得花匠端花盆時,他那健壯胳膊和塊塊古銅色發達的肌肉,令我們男孩羨慕不已。花匠人健壯,花兒也侍弄得艷麗動人。前面提到的秋天置於中廳的桂花便是他的得意之作。

  內院中央是個巨大的養魚池,中間有座假山。以魚池為中心,向東南西北延伸出四條青磚鋪成的小路,分別通向大廈地下室出口、小南樓、小西樓和大北樓。這四條磚路將內院分成四塊場地,東南為燈光球場,西北為網球場兼電影放映場地。在魚池邊還圍著四個同心圓花池,相間於磚路之間。近來,偶讀《周易》,竟吃了一驚:假如把魚池當作太極,那麼四條磚鋪小路便處乾、坤、坎、離卦位,將內院分成四個象位﹔而魚池邊的四個花池,則處於震、艮、兌、巽卦位。原來內院竟是按標准的《八卦圖》設計的。

  院裡的大人喜歡種樹,宿舍樓前植滿了海棠、丁香、桃樹,還有桑樹。一到暑假,我們就養起了蠶,每天到中灶食堂前採桑葉養蠶,還借此機會打摘桑椹,個個吃得藍嘴岔子,像喝了墨水。大院裡長廊,是整個建筑群裡唯一按中國古典風格建造的,它把辦公大樓與大西樓宿舍連接起來,職工上下班免受日晒雨淋。大院東面和南面沿街院牆,是用鐵制的矛形柵欄構成,涂著綠色油漆,是典型的西歐式的圍牆。

  高檢、高法大樓中間的塔樓東、南、北三個方向鑲著三面大鐘。其形與現在人民大會堂南面的中國人民銀行老樓大鐘表非常相像。

  前些時候,一個星期天,去胡同口磨刀,與師傅攀談起來,不知何故聊到了司法部街。這位年近七十,走街串巷的老人感慨地說:“唉,可惜司法部街那個院子拆沒了,那可是大衙門,當年真夠氣派的。”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