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阿艾石窟由多姓群體集資興建 殘存10平方米壁畫

2014年11月19日09:12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阿艾石窟由多姓群體集資興建 殘存10平方米壁畫

  阿艾石窟正面壁畫上所繪  《西方三聖圖》

  阿艾石窟:

  最能體現龜茲地區和中原北方佛教文化之間交流的,是1999年發現的阿艾石窟。

  阿艾石窟位於克孜爾大峽谷的山坡上。由於山坡陡,一般人不會前往。據說當時牧羊人阿布來提為了追趕一隻山羊,才來到峽谷入口處,抬頭望去,赫然發現對面山崖上端是一處鑿挖的洞窟。

  阿艾石窟壁畫主要殘存於左側壁、左券腹、右側壁和正壁,殘存的壁畫面積約10平方米。榜題中有“行官”的官職,其中的墨書漢文題記多達26處,多為供養人的姓名,從姓氏看有趙、李、梁、寇等漢姓,也有裴姓(喀什噶爾)和白姓(龜茲)等當地少數民族的姓氏,因此可知是由多姓的群體集資興建。

  從石窟壁畫所呈現的內容多元化來看,阿艾石窟建於唐代顯慶三年,安西都護府移住龜茲后的歷史時期。當時的安西地區唐朝軍民有三萬多人,很多內地僧人和工匠也來到這裡,在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下,這一時期龜茲石窟壁畫藝術以唐風為主並雜糅當地的繪畫藝術。

  阿艾石窟的洞窟形制並沒有像大多數克孜爾石窟一樣,採用中心柱式形制,而是沿襲了敦煌在唐代時流行的平面方形窟。

  阿艾石窟壁畫的人物造型,也完全是敦煌莫高窟的翻版。敦煌唐代人物一改北朝時期富於想象和夸張的風格,而是注重寫實。人物造型與現實生活非常貼近,以比例適度、面相豐腴、體態健美、庄嚴沉靜為造型風格特點。宋代董逌論唐代繪畫時有一段論述:“人物豐濃,肌勝於骨……此固唐世所尚,嘗見諸說太真妃豐肌秀骨,今見於畫亦肌勝於骨,昔韓公言曲眉豐頰,便知唐人所尚以肥為美。”說的就是盛唐蔚然成風的社會審美風尚。敦煌壁畫和出土唐代文物中的人物大抵如此,阿艾石窟的人物造型也並無二致。

  除此之外,阿艾石窟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相似之處還有不少。像經變畫中的團花紋飾圖案是敦煌莫高窟唐代最流行的圖案﹔再如敦煌唐代繪畫採用的輪廓線描,產生透明效果,這在阿艾石窟壁畫的菩薩頭光和藥師佛的透明缽上都可以看到﹔另,唐代佛教壁畫採用傳統的中原線描法,莫高窟唐代壁畫的線有起稿線、定型線、提神線和裝飾線等,而阿艾石窟壁畫的線描使用的就是敦煌的線描技法,特別是定型線運用的十分流暢。

  可見,阿艾石窟的壁畫樣式、繪畫風格、繪畫技法等都來源於敦煌。甚至可以說是敦煌莫高窟盛唐佛教藝術的移植,是敦煌佛教藝術西傳的重要實例。

  不過,李崇峰也指出,整個龜茲石窟,從體系上講,介於印度本土佛教藝術和中原北方藝術之間,藝術形式也是如此,是中間媒介體。

  相關鏈接

  古龜茲境內的石窟遺址:

  拜城四個——克孜爾石窟、台台爾石窟、溫巴什石窟、耶克埃力克石窟﹔

  庫車四個——庫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瑪扎伯哈石窟﹔

  新和一個——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如果將這些石窟的地理位置在地圖上標志出來,就會發現,它們都在絲綢之路上。當年,龜茲境內的古道有以下幾條:

  一、 由長安去烏孫的路線﹔

  二、 法顯西行的路線﹔

  三、 玄奘西行的路線﹔

  四、 悟空西行的路線﹔

  五、 繼業西行的路線。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