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佛教,始於禪宗。禪宗又名佛心宗。禪宗在第五代分為南、北兩宗,其祖庭都在黃梅五祖寺。
黃梅五祖寺,又名東山寺,亦名東禪寺,位於湖北省黃梅縣城東北十三公裡處,系中國佛教禪宗第五代禪師——弘忍大師所創建。五祖寺是弘忍的弘法道場,又是六祖慧能大師求法得衣缽之地。五祖寺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宋英宗曾為該寺匾額御書“天下祖庭”,宋徽宗則為之題寫“天下禪林”,元文宗賜寺額“東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祖弘忍大師(602-674),俗姓周,黃梅人。他七歲出家為僧,后在雙峰山繼承了道信大師的衣缽。
唐高宗永微五年(654年),五祖見黃梅東山氣勢磅礡,景色宜人,遂化緣募資在此大興土木,建成寺院,弘揚禪法。來此學法者絡繹不絕,日以百數,信徒最高可達一千三百多人,時人稱其禪法為“東山法門”。殿堂樓閣一千多間,遍及東山,以致民間流傳有“磚瓦東山行,無路不逢僧”的民謠。
弘忍向六祖慧能傳授衣缽,頗為傳奇。慧能本為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人,家境貧窮,以打柴為生。慧能喜論禪理,特地來東山寺求弘忍傳法。弘忍見他不識字,就安排他在印心堂舂米。一日,弘忍為了挑選接班人,命眾弟子各書一偈語,以測試他們對佛法的參悟程度。首席弟子神秀寫出一偈語貼在牆上:“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聽人介紹后,也口述一偈請人貼了出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身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見了二人的偈語,認為慧能的空無觀比神秀更為徹底,對禪宗的教義理解地更為透徹,決心將衣缽傳授給慧能。當晚二更,弘忍把慧能帶到山洞,向他口授《金剛經》,並把衣缽傳授給慧能,讓他連夜南行。過了三天,弘忍才宣布已向慧能傳授衣缽。神秀等人不服,想派人追趕奪回袈裟,但已來不及了,於是憤然離開寺院,去北方傳教。慧能回到嶺南后,住韶陽(廣東)曹溪,大振禪風,自成一派,被尊為宗禪六祖。
自此,弘忍的這兩個弟子一南一北,所傳禪法都聞名天下。南派弘揚頓悟,后人稱為南宗﹔北派宣傳漸悟,是為北宗。南宗與中國文化緊密融合,被后人視為佛教中國化(本土化)的標志﹔北宗也受到唐朝宮廷的極力崇敬,神秀的徒孫道璇還把北宗禪法傳到日本。湖北日報訊 賈海燕
(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