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1932年抗戰首次全國公祭影像公布 李濟深宣讀祭文

李婷

2014年12月10日08:30    來源:文匯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932年抗戰首次全國公祭影像公布 李濟深宣讀祭文

  ■本報記者 李婷

  12月13日是我國首個國家公祭日。近日,上海音像資料館公布了兩段珍貴的影像資料,它們記錄了抗戰史上首個全國性的公祭活動。那是1932年5月28日,為了悼念和銘記在淞滬抗戰中犧牲的將士,鼓舞全民族抗日決心,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悼會在蘇州五卅公園舉行。時任中華書局編輯所長的著名教育家舒新城,用“自用的小電影機”,記錄下了大會的實況﹔當年福克斯電影公司新聞記者拍攝下的有聲新聞短片,也還原了歷史現場。

  數萬幅挽聯綿延至會場四周

  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將士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該戰役雖然以中國軍隊的勝利告終,但有一萬多名將士英勇犧牲,損失慘重。同年5月5日,國聯主持中日簽訂《上海停戰協定》,上海劃為非軍事區域,中日軍隊全部撤退。23天后,第十九路軍、第五軍以及各民眾團體聯合在蘇州五卅公園舉辦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追悼大會。

  這段珍貴的影像資料時長大約2分鐘。從畫面可以看出,悼念規模很大,會場氛圍庄嚴肅穆。會場的中央搭有主席台、音樂台及指揮台。主席台上高懸“淞滬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白布橫幅,兩邊懸有挽聯:上聯是“生作干城,死為雄鬼”,下聯是“英靈不泯,浩氣長存”。

  畫面中,會場大門口有素牌坊二座,左右兩邊門亦各有素牌坊一座。追悼會上,各界送來的挽聯有數萬幅,從公園內一直挂到了會場外路口並綿延至會場四周。各界送來的花圈也有好幾千個,放滿了祭台上下。其中,第十九路軍交通處送的花圈是用所繳獲的日本飛機拋下而未爆炸的50磅炮彈一枚,及兩支三八式步槍支架制作而成﹔其他有絹制的、蠟制的,不一而足。祭台前“為國捐軀”四字大花圈,是第十九路軍各師各旅各團各營各連合送的。據當時的《申報》記載,當天出席悼念活動的總人數達5萬余人,包括何香凝、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會上,主祭官致哀悼詞,李濟深宣讀祭文,而后與會者獻花圈。大會還發表了《告全國民眾書》、《告我軍官兵書》。

  多家西方媒體現場報道

  上海音像資料館規劃部主任汪?說,有關1949年前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歷史影像資料主要散落於民間。這次公布的“淞滬抗日陣亡將士追悼大會”影像資料此前為個人收藏,原始膠片的包裝盒上還有拍攝者舒新城的簽名。上海音像資料館專家通過特殊技術手段,對霉變膠片進行修復處理,盡管畫面仍有些模糊,但借助先進技術還有望進一步修復。

  據悉,在征集到這段影像后不久,上海音像資料館又在美國發現了當年福克斯電影公司新聞記者拍攝下的有聲新聞短片,時長約8分鐘,人們可以從中更清晰地了解到公祭活動的全過程。汪?說,這部短片有現場同期聲,更為全面完整地還原當年公祭歷史現場,畫面上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記者身影和當時百靈電台直播話筒,這說明這場追悼大會是一場全國性的紀念活動。悼念活動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多家西方媒體在現場報道便是最好的証明。

  抗戰史專家表示,上海音像資料館公布的這兩段影像資料,從民間和西方媒體兩個視角記錄了國內首次為抗戰陣亡將士舉辦的全國性追悼活動,具有重要史料價值。上海中山學社副秘書長馬銘德認為,在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重溫歷史影像具有特別意義,對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發揚光大抗日救亡運動中萌發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