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根藝藝術:化腐朽為神奇
2004年在英國藝術界舉行的一項評選中,已故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泉》打敗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兩部作品成為20世紀最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所謂《泉》其實就是一個陶瓷小便池,這個小便池並非杜尚自己制作的,只是從商店買來,簽上他的大名,並冠以《泉》的名字而已。杜尚的許多作品是將日常生活用品或工業廢棄物品,如梳子、鏟子、自行車輪胎等制作成藝術品,這種看似“不像藝術品”的“藝術品”,打破了藝術品和現成生活之物的邊界,顛覆了傳統的藝術理念,成為現代藝術史上裡程碑式的事件。他被稱為“現成品藝術的創始人”,作品並被視為“裝置藝術品”,杜尚有不少類似這樣的作品,例如《自行車輪》《巧克力磨機第一號》《晾瓶架》……
其實藝術家杜尚的裝置藝術大多是化腐朽為神奇,是徹底地把“藝術”做得“不像藝術”,影響了身后無數的藝術家。自此,便有木頭、垃圾等開始堂而皇之地進入了藝術廣場、展覽館和藝術殿堂。當然包括影響了中國的當代藝術,其中根藝便是一項。根藝是指受侵害導致腐爛、朽敗而枯竭的沒有生命力的樹根(包括樹身、樹瘤等),通過根藝家構思立意,因材施藝,依勢造型,使枯木現其精粹,展其天然風韻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從而賦予了枯根“第二次生命”。
國家根藝大師孫新,最近從廢棄的雜木堆中揀出三件,經過反復推敲琢磨,以他那犀利睿智的目光,非凡脫俗的構思,高超精湛的技藝,成功地完成了《多情鳥》、《牛皮糖》和《跟屁虫》三件作品,從而又一次實踐和証明了他“救殘木敗枝之中,將枯根變精藝,化腐朽為神奇”的傳說。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根藝創作旨在天然材質上的提煉和發揮,每件作品沒有雷同,這是根藝創作的魅力所在。亂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誕之木,成為一件根藝佳作,離不開人的藝術構思與取舍加工。而作者的根藝創作才能高低是決定根藝作品優劣的關鍵。孫新從藝三十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藝,十八歲就被中國近代根藝創始人屠一道收為入室弟子,從此專攻樹根造型藝術。孫新擅長飛禽走獸造型,作品雄奇博大,融國畫、書法、雕塑於一爐,取自然之勢,溢自然之趣,達到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在數十年的創作實踐中,他見根生情,觸物托興,巧用心計,巧借天然,創作了不少巧奪天工的根藝力作。
今年六月,孫新將自己的根藝理論進行了歸納總結,並專門被上海復旦視覺藝術學院邀請到該校授課,反響熱烈。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