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末代皇弟"溥任病逝 末代皇族直系"溥"字輩畫上句號

左燕燕

2015年04月17日07:25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生為“末代皇弟” 一世“任四爺”

  昨日,八寶山殯儀館,告別儀式后,親屬拿著溥任的照片走出告別室。當天,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任遺體告別會舉行。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愛新覺羅·溥任(金友之)

  性別:男

  籍貫:北京

  終年:97歲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1947年創辦北京競業小學,1988年退休后致力清史研究

  生前住址:南鑼鼓巷胡同邊,蓑衣胡同2號院一處平房

  新京報訊 昨日上午,末代皇帝溥儀四弟溥任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上百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到場悼念。4月10日下午3時,97歲的溥任因病在同仁醫院去世。

  呼嘯的大風中,殯儀館前排起長隊,親朋好友佩戴白花等待為溥任送行。上午10時許,告別儀式開始,伴隨著低沉的哀樂,悼念人群緩步進入靈堂。

  靈堂內的挽聯上,左右寫有“生在攝政王府 歷經風雨滄桑”、“創立競業小學 傾盡畢生心血”等字樣,挽聯上方則是“寧靜致遠”四個大字,評價溥任的一生。

  靈堂正中央挂著溥任44英寸的遺像,遺體安臥在鮮花叢中,其子女站立一旁,面色凝重,與來賓一一握手致謝。

  據溥任的長孫介紹,愛新覺羅輩分為溥、毓、恆、啟等多個輩分,生活中部分按金姓稱呼,告別儀式當天有數百人前來吊唁,大概有100多名愛新覺羅家族成員,溥杰的女兒嫮生、愛新覺羅·啟驤、愛新覺羅·紫薇也都送來挽聯。

  末代皇帝溥儀四弟溥任的病逝,標志著愛新覺羅宗譜明確記載的末代皇族,醇親王載灃這一脈直系“溥”字輩,畫上句號。

  自食其力 教書四十年

  1918年9月21日,溥任降生於什剎海邊的醇親王府,此時,他同父異母的大哥溥儀已從紫禁城內皇帝的寶座上退位七年。

  生於皇族之家,溥任卻很少提及這段歷史。在長子金毓嶂印象中,父親教育他們最多的就是“自食其力”這四個字。

  1947年,29歲的溥任在父親的支持下,在王府的家廟辦起了競業小學。1956年,溥任將小學連同房產,全部交給了國家。之后,他先后在西什庫小學、西板橋小學、廠橋小學任教,直到70歲退休。

  在兒子們的眼裡,溥任是一個認真和充滿責任心的老師。每天8點要上課,溥任穿戴整齊,手上拿著自行車鑰匙,眼睛盯著牆上的挂鐘坐在床邊等著,一到出門時間起身就走。

  “他最愛聽別人叫他金老師,有時候父親走在街上,突然有面孔生疏的中年人招呼他‘金老師’,他總是應答著,然后一路微笑著走回家。”金毓嶂說,父親那一刻的微笑,是看到了別人對他一生成就的認可。

  純正老北京 愛京劇京味

  聽京劇、賞古玩、繪書畫,吃京味小吃,溥任在北京生活了97年。在蓑衣胡同裡,住著相處多年的老街坊,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個“皇弟”鄰居,因溥任排行老四,大家更習慣於叫他“任四爺”。

  溥任家裡種著一棵桑樹,每當紫色的桑果結滿枝丫,他總是叫鄰居們過來採摘。鄰居們也沒把他當做與眾不同的“皇族”來看待。

  “四爺呀,是個老北京,特別愛吃老北京的甜食,尤其是桂花糕。”溥任的保姆李女士回憶,她陪伴溥任已有13年。

  工作之余,溥任有著自己的愛好——看書看報。離溥任家裡最近的,可能就數地安門的新華書店了,每到休息時,溥任一待就是半天。別人找不到他時,家人就會說,“肯定在新華書店裡了,錯不了。”

  待在家裡時,溥任愛聽京劇,從收音機到電視,他換來換去,只是從聽京劇,到看京劇。聽到熟悉動情處,溥任會跟著哼哼幾句,叨念著“這是咱老北京的文化,不比那些流行歌曲差。”

  最善山水畫 置錢做公益

  溥任對古玩很懂行,為此也結識了不少古玩商人,常有古玩商背著古玩來家中讓溥任挑選。遇到合適的,溥任就會買下來。但面對有歷史價值的文物,會將其捐獻給政府。在溥任兒子的記憶裡,有一塊祖輩留下的乾隆御題的澄泥硯,溥任毅然將其捐獻。

  溥任師從著名的書法家趙世駿,最喜愛中國傳統的山水畫,書法則多為楷書。

  執教的40多年,溥任將全部心力放在教育上,退休之后,溥任又繼續自己的書畫之路,直到90多歲無法言語時,也總是靠書寫和家人交流。

  書畫不僅僅是溥任的興趣,也是他多年來對公益事業的貢獻淵源。用自己的字畫置換所得的資金,溥任都捐給了有需要的人。

  “他和二哥溥杰的感情很深,常常是溥任作畫,溥杰篆字,合作的書畫曾經在日本售出60萬日元,全部捐給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曹金夢是溥任的摯友,說起這些,他很為這個好友驕傲。

  暮年的溥任用其書畫作品所籌善款建立了“友之獎學金”,以資助少數民族學校的貧困子女。

  朴素新生活 難忘兒時路

  經歷人生巨變,溥任心態平靜。他常常身穿藍色中山裝、黑色布鞋,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年輕時,他最喜歡在自行車后座上帶著孩子,一起逛街看電影。

  家庭困難時,家中隻靠著溥任一人58元的微薄工資,維持著5個孩子的日常生活。

  “我時常記得,當時餐餐都是窩頭和便宜的白菜葉,我們常覺得難以下咽,他卻大口大口吃得很香。”金毓嶂說,正因為這樣,“文革”時期紅衛兵來到他們家時,看到他們一家人吃得很差,被子也滿是補丁,家裡才“逃過一劫”。金毓嶂回憶到這些,感受到父親的堅韌。直到金毓嶂上了大學,家裡的生活才漸漸好起來。

  孩子們接連成家立業,想讓父親過上舒坦的日子,可溥任依舊堅持著粗茶淡飯的日子。一小碗米飯、兩個青菜,一杯白開水,就是他的一餐。

  溥任的一生很重感情,在金毓嶂的記憶裡,父親很少抽煙喝酒,唯有在后續的夫人張茂瀅剛去世時,才有了一次抽煙的經歷。“我剛進家門,看見父親的手裡拿著根煙,神情悲戚,頓時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退休之后,老人過上了清閑的生活。在后海周邊,總能看到老人散步的身影。隨著年歲的老去,溥任隻能坐在輪椅上出門,但還是堅持著每天去后海轉一圈。

  “有時候他糊涂了,就一遍遍地問,這裡是哪啊?”保姆李女士說,她隻好重復著告訴他,“這是您出生長大的地方。”而溥任會說,“這麼好的地方,你怎麼不早點帶我來啊!”

  ■ 人物簡介

  愛新覺羅·溥任 又名金友之,1918年生於北京什剎海北岸醇親王府。1947年創辦北京競業小學,至1956年將學校無償捐給政府,后在西什庫小學、西板橋小學、廠橋小學任教,1988年退休。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退休后致力清史研究。有妻金瑜庭(1971年病逝)、張茂瀅(1975年續娶,已去世),與前妻共有三子二女。

  寄語

  憶及與溥任交往已數十年,轉眼一瞬間。眾多皇族,都成了普通勞動者,是時代變化的縮影。

  ——晚清研究學者賈英華

  誕生帝王之家,歷盡坎坷磨難,勤儉持家,本分克己,奉公楷模。追思末代皇弟四爺。

  ——忘年之交曹金夢

  本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