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媛媛)端午節剛剛過去,可是你曉得啵,在千家姓裡還真有“端”這一姓氏。本報發出的奇特姓氏征集令,吸引了熊貓姓氏一族紛紛講述自己的姓氏故事,昨日家住長沙湘江世紀城小區的端瀅揚的來電,可謂應時又應景:“能和端午節一個‘姓’,這是緣分更是幸運。”
得姓始祖為孔子72弟子之一
“聊起我和端午的奇緣,那真有一籮筐的話。”老家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端瀅揚,出生在農歷五月,和端午節非常臨近,也正因為此,她與雙胞胎弟弟呱呱落地時,圖省事的父母干脆就節取材,為他倆起名為“端陽”、“端武”,端瀅揚笑道,直到自己上小學前,爺爺認為兩個名字涵義雷同,而且太過於沾“端午節”的光,才給姐弟倆改名。
不過,這家端姓人與端午的緣分還沒有結束。13歲那年,端瀅揚跟隨父母到湖南岳陽做生意,從那時起就沒少去汨羅江邊玩耍。雖然后來考上長沙的大學,並在這個城市結婚生子,但現在隻要提起五月初五,端瀅揚內心都會有一種別樣的親近感。
而說起端姓的起源,端瀅揚更有了幾分自豪:“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中,有一個名叫子貢的特別有名,他正是我們的得姓始祖。”端瀅揚說,從小自己就聽老輩人提起過姓氏起源,長大后對此頗感興趣的她也翻閱了不少書籍,得知端姓起源頗多,但最主要的說法是出自春秋時期的端木賜,其后代一支省文稱端氏,屬以先祖名字為氏。
而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春秋時期,在孔子門下求學而道藝精通的72人中,有個人叫端木賜,字子貢。端木賜原是衛國黎邑人(今河南浚縣),善於經商,做事能干,后來還當過魯、衛、齊國的宰相,就連孔子也稱端木賜為“瑚璉之器”。
每年端午節家人都要相聚
“這幾天端午小長假,我可沒閑著,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去赴一年一度的端氏聚會。”端瀅揚告訴記者,撥打晚報熱線時,自己就在老家浚縣。“我父親有6個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便形成一個習慣,每年端午節就是家聚日,這一天分散到天南地北的家人都要盡量趕回浚縣,看看老人,討論一些家族大事。”端瀅揚說,雖然自己生完寶寶才4個月,也堅持踏上了回鄉之旅,“在家鄉,那種血脈親情更加濃郁,更能讓你感受到姓氏紐帶的玄妙。”
如今在長沙,端瀅揚開了一家服飾店,生意做得不錯的她,最大的秘訣就是熱情與守信。在她看來,端字帶有“端正”、“端嚴”等寓意,做人也應該如此,“這是父親為我們從小所定的家訓,一輩子忘不了,也永遠不能忘。”端瀅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