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它在身后》讓人細思極恐 並非一般恐怖片那麼簡單

2015年10月28日08:14    來源:信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它在身后》讓人細思極恐

圖片

《它在身后》並非一般恐怖片那麼簡單。

  你知道昆汀·塔倫蒂諾今年最愛的電影是什麼?他說今年忙拍片,看得不多,最愛《王牌特工》以及恐怖片《它在身后》。如果昆汀的獨特品位不至於做你的觀影指南的話,那麼它入圍了去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還在近日美國Criticwire電影網站發起的由88位專業影評人參與的2015上半年度十佳電影評選中排名第7……這一切仿佛都在說明《它在身后》絕不是一部普通的青少年恐怖片。

  一部小成本恐怖片在北美公映,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IMDb評分7.6,足以說明它的可看性。沒有血腥鏡頭和一驚一乍的手法,平實的故事恰當地帶入主題,但“它”如同陰魂不散,怎麼也擺脫不了。看完心有戚戚焉,看誰都覺得恐怖。

  像“貞子”的刺骨恐懼

  《它在身后 》故事講述一個名叫潔依的19歲少女,第一次“嘗禁果”竟變成了驚悚的噩夢。男友將糾纏自己的恐怖東西——姑且稱為“它”——以性的方式傳給了潔依,更糟的是,“它”為了接近潔依,可以幻化成任何形態。

  恐怖片成功的因素是傳染性和絕望感,這部片成功地做到了。影片是基於一套設定——“它”跟隨性關系來傳播,會一直跟在受感染的人背后追殺。潔依一直在搖擺“傳染”和“不傳染”之間,這種邪念就像《午夜凶鈴》一樣帶給人刺骨的恐懼。

  至於絕望感,“它”的可怕在於“它”會化身為各種形態,有時候是赤裸的男人,有時候是老年婦女,有時候會變成親友,這些我們平常不注意的人,在特定設定下,就變成人人皆恐怖,讓觀眾始終處在高度警惕中。主角分不清“它”是真人還是“幽靈”,甚至潔依逃跑時,身邊的好友都不明所以或不相信,更遑論伸出援手,這種孤立無助的窒息、壓抑焦慮的情緒充斥全片。

  暗喻艾滋病的恐怖

  導演米切爾是底特律人,他迄今為止的兩部作品都發生在底特律,並且都很好地利用了這座城市的環境特征。底特律空曠的街道,衰敗的建筑,荒涼的郊外,簡直是恐怖片天然的外景地,隻需要將鏡頭掃過,就平添一種威脅感。

  影片設定時間就是在艾滋初露端倪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恐怖的外殼下,隱喻的是青少年濫交導致性病傳播的問題。高大英俊的男友和潔依上床卻有邪惡的目的——因為他被前任傳染了,潔依和男友發生了性關系,也導致某些“臟東西”會以看不見的方式傳播,詛咒就像艾滋病一樣傳染,與此同時,影片還提出了一個具有道德意味的問題,既然被詛咒傳染后,唯一的擺脫辦法是和另一個人發生性關系,那我們可以為了自救那樣做嗎?(記者 馬婷)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