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一帶一路"助福州軟木畫再迎春天(圖)

2015年11月17日10:58    來源:國際在線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帶一路"助福州軟木畫再迎春天(圖)

福州軟木畫吳氏第四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芝生接受記者採訪

  原標題:“一帶一路” 助福州軟木畫再迎春天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張斯路):福州軟木畫以“無聲的詩”聞名於世。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並譽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建國后,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間手工藝品種,軟木畫工藝的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

  從整村從事到上千名軟木畫藝人“封刀”

  據吳芝生介紹,福州軟木畫最繁華時期出現在20世紀70到80年代,當時軟木畫暢銷全世界,福州市晉安區西園村整個村90%以上的家庭皆從事軟木畫手工藝,整個村的年產值超5000萬元,是上世紀80年代福建省外貿出口創匯率最高的產品之一。90年代改革開放后,軟木畫經歷了衰敗,由於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大大小小的木畫廠相繼倒閉,上千名軟木畫藝人便“封刀下海”,隻有吳家第四代傳人吳芝生堅持了下來,他帶領著僅20余人的團隊,在軟木畫制作題材和內容上適應市場步伐,得以存活。

  吳芝生50多年刀不離手,堅持創作。由他組織的創辦於2002年的軟木畫創作中心是當時唯一的軟木畫生產研究企業。2008年6月,軟木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芝生也被確認為代表性傳承人。1946年出生的吳芝生也將近七十歲了,如今,他最擔心的便是如何才可以把這項民族工藝完整地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想要堅持下來,沒有全面的技術怎麼行?”

  軟木畫的制作,是將產自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等地的栓皮櫟樹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以栓皮為材料,經手工精雕巧鏤,制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圓雕、透雕式的圖景。通常一幅作品由四五個人完成,分別進行亭台、樓閣、樹木、動物、人的制作,及布景設計。

  但在吳芝生還是一名軟木畫小學徒時,不僅跟著父親吳鐘瀝學習了人的制作,還會自己鑽研,並跟隨其他師傅學習了其他種類的制作。正得益於吳芝生一人就可以完成精品的能力,使得技藝在軟木畫衰落的年代得以堅持並保留。

  打破傳統手工藝師傅帶徒弟的方式 願“后浪”更強

  吳芝生說:“我帶的兩個徒弟,陳秋萍已經是省巾幗標兵﹔我的女兒吳奕紅,現在是福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先進工作者和二級名藝人,我很高興可以把技藝傳給他們第五代。”吳芝生表示,他希望打破傳統手工藝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走“院校派”路線,吸引更多人才。他說:“以前的軟木畫只是民俗而沒有文化,要讓后一輩,尤其是專業藝術院校的人才趕上我們,比我們更強,把他的師傅‘扔’在沙灘上了,那我作為傳承人的工作就成功了。吸納藝術院校的人才,可以全面提高軟木畫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藝術素質,從而提高全行業的整體技藝水平。”

  吳芝生如今在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福州旅游職專等機構開設技術課程,開設少年軟木實訓基地,還與監獄合作為在押犯人提供手藝培訓……多渠道嘗試,避免軟木畫陷入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

  包裝、技術和內容創新 使傳統工藝走向市場化

  吳芝生說:“過去的軟木畫主要內容是傳統的亭台樓閣,現在市場更需要各地的美麗風光。我已經和旅游景區合作,專門主打海西風光、閩都風光。讓軟木畫工藝與時俱進,將軟木畫推向旅游商品市場。”將國內外的一些著名景點入畫,使得軟木畫作為特色旅游商品更易被游客接受。吳芝生認為,隨著時代審美觀念的變化,要想不落伍於市場,必須在包裝、技術和內容上都有所創新。

  吳芝生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軟木畫技藝和產業重興,“比如把馬來西亞雙峰塔等這些國外特色景點作為創作元素,創制商務禮品和旅游商品,這樣更有利於讓軟木畫重新走向國外市場。”

  吳芝生告訴記者,明年他將在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成立出口經銷點,讓福州軟木畫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開展,扶持老字號企業的利好政策相繼出台,吳芝生的不懈堅守正在迎來春天。

(責編:王藝錠、許心怡)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