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聚會時桌上的器皿(宋代趙佶《文會圖》局部2)
《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 何輝 著 九州出版社
戴珠玉金翠冠的皇后(宋《宋高宗后像》)
王安石手跡 司馬光手跡
王安石手跡 司馬光手跡
近日,由何輝所著的《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插圖珍藏版)出版。這是長篇小說《大宋王朝》系列作者的扛鼎之作,以學術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諸多維度全面展示兩宋時期的繁榮與衰落。出版社編輯向記者表示,以插圖珍藏版方式出版,是因為該書有一些重要的學術發現,同時也是一部既有宏觀、又有細節,非常有趣的書。該書從消費與王朝盛衰之關系的角度切入宋代社會各方面的消費狀況,特別對於影響消費活動的各種經濟性因素和非經濟性因素進行了深入探究,填補了史學上的一個空白。書中100多幅珍貴插圖,其中不乏海外博物館的藏品,由本書作者何輝親自拍攝,首次公開展示。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吳波
北宋商業化是漸進的
本書專辟研究道路,以消費為樞紐,深度考察了大宋王朝三百二十年間的消費狀況與王朝盛衰的關系。作者參考前人義例,同時根據研究目的之需要,以歷史進程為研究之“經線”,以消費狀況及影響消費的諸因素為“緯線”,經緯相交,對兩宋各個發展階段中的消費狀況及影響消費的諸因素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研究。本書內容豐富,視野開闊,文筆生動,對史料精選慎用,考証了一些重要史實,對社會消費與國勢盛衰的關系提出了不少創見。
該書最重要的發現,是作者通過對北宋至道末年(公元997 年)北宋政府財政總收入、賦稅收入、政府消費以及兩稅(指夏稅和秋稅)與榷利(古代官府對某些物資實行專賣以增加財政收入)在賦稅收入中的比例情況的考辨,以及對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北宋政府收入、政府消費以及兩稅與榷利在賦稅收入中的比例情況的考辨,得出一個重要的新的結論:從至道末年到天禧末年,兩稅之外的其他收入確實在保証北宋政府消費方面逐漸超過了兩稅的地位,但是,在這一段時期內,這種變化趨勢是比較平緩而穩定的,而非是急劇發生的。
具體而言,根據作者的研究,北宋至道末榷利佔北宋政府總賦稅收入的48.79%,兩稅收入佔總賦稅收入的51.21%﹔到了天禧末,榷利佔北宋政府總賦稅收入的50.94%,兩稅佔總賦稅收入的49.06%。之前權威宋史學者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從至道末到天禧末這段時間內,兩稅收入地位在政府收入中急劇下降。何輝教授此次考証了不同時期更為精確的米價,並以此重新估測了不同時期的北宋榷利和兩稅收入,因此得出了新的結論。
這一新結論說明,北宋政府完成從對兩稅的倚重向對榷利的倚重的轉變過程,是漸進式的,而不是突變式﹔這也說明,北宋社會的商業化,也是漸進式的。
宋人衣食住行花費如何都可找到答案
該書還有其他一些學術貢獻。比如,作者系統地整理出了宋代不同時期的貢賦品種與數量。宋代不同時期的貢賦品種與數量的變化,有助於我們了解宋代的物產,對於當代區域經濟的研究、特色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當前全國各地的土特產,很多都可以追根溯源,在作者整理出的宋代土貢中找到蹤影。
該書在宏觀上研究了宋代消費與宋王朝的盛衰關系。在微觀上,也為讀者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有趣的信息,比如,宋代人們吃什麼樣的食物,穿戴什麼樣的服飾、首飾,宋代一部書的價格,主要城市普通雇工的收入和消費水准,秦檜的年收入,岳家軍的糧食消耗等等,這些非常有趣的問題,讀者都可以在《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中找到答案。作者表示,宋代物價與今天物價的換算比較,你會驚奇地發現,外來人口在當時的首都開封買房的花費是很高的,而宋代豐年每石米七十文,災年七百文,均價二百文,市民娶妻均價30貫,按宋代一貫770文推算,等於6930公斤米,再按如今超市裡4.5元最低米價,宋代娶妻最低花費就是31185元人民幣。
還有記載說當時的小公務員與同事吃一頓午飯就會花掉500文錢,而那時的一貫錢可以買300斤大米了,足夠一家人吃好幾個月了。可以感受那是怎樣一個奢侈的景象。
奢侈消費讓大宋陷入財政危機
作者表示,宋徽宗統治時期,北宋政府的政治已經走向腐敗。在他在位的二十五年中(1101年~1125年),重用蔡京、王黼、童貫、楊戩等奸臣和宦官,肆無忌憚地剝削人民。宋徽宗和他的寵臣一起,打著“豐亨豫大”的旗號,大肆興建園苑,收集奇花異石,不惜勞民傷財,揮霍享受。宋徽宗的統治,由於奢侈浪費太大,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為了解決財政危機問題,蔡京等人更以變法為借口,大肆剝削百姓,對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到宋徽宗統治末年,爆發了北方的宋江起義和南方的方臘起義。
宋朝廷的腐敗政治直接導致奢侈浪費的消費現象。民間消費也以奢侈與浮華為榮。雖然從社會生產的整體看,北宋中后期的社會生產依然處於上升狀態,但是隨著封建剝削與掠奪的加劇,在廣大貧困地區,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急劇下降。實際上,至北宋末年,北宋王朝已經成為一根一擊即倒的朽木。
如果北宋末年的一個普通老百姓要去汴京的高級酒樓消費,恐怕是承受不了的。《東京夢華錄·會仙酒樓》有語雲:“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隻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菜楪五片,水菜?五隻,即銀近百兩矣。” 兩個普通人,隻要飯量稍好,在會仙酒樓像模像樣吃上一頓,花費大約要一百兩。另一說是:兩人在會仙樓中吃一頓飯所用餐具需用銀(用銀打制,近百兩)。很顯然,北宋末年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水平差距已經非常大了。
對話何輝:北宋一部書大概賣多少錢?
廣州日報:書名有何特別含義?
何輝:讀者看到這樣一個書名,可能立刻產生這樣的聯想:這部書一定是寫宋代人吃什麼、穿什麼,平日裡都有哪些娛樂、休閑。的確,在這部書裡,我確實寫到了這些內容。比如,我通過研究古籍,整理出了宋代各個主要時期的土產與土貢。以北宋前期為例,我整理出的全國貢賦有兩百多種,並列入了表格。再如,有的讀者想知道,宋代一部書大概賣多少錢?那時普通雇工一天收入能買多少糧食?等等,這些問題也可以在這部書中找到答案。不過,我寫這部書還有一個更深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索消費與宋王朝盛衰的關系。所以,完整的書名是《宋代消費史:消費與一個王朝的盛衰》。
廣州日報:為何會對宋朝這般情有獨鐘?
何輝:最初對宋代感興趣,是因為讀到王安石、蘇軾、岳飛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被他們的故事、命運所感動。后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宋代非常值得研究。在宋代,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商品經濟在城市內得到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大發展,對中國的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廣州日報:書中100多幅珍貴插圖,其中有些插圖很少見,您能挑幾張介紹一下嗎?
何輝:書中所選的圖,都同內容有關,隨相關內容編排,這樣,讀者一邊讀文字,一邊可以看到相關的圖片,內容會更加鮮活。比如,在有關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附近,就編排了王安石的手跡圖片局部,還編排了司馬光《資治通鑒》的手稿局部。他倆的書法手跡很少見。司馬光是王安石的政敵,但是私下他們是好友。看他們的手跡,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字鋒芒畢露、干脆利落,司馬光的字則中規中矩,但也是鋒芒明顯,遒勁有力,由此可知兩人的個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