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前门大街"变脸"成非遗大街 哪些民俗文化将再现[图]【2】

2015年07月29日07:10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园区保留中式明清建筑风格 统一管理运营

前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有20万平方米的园区有望在今年10月开园,部分中外非遗大师作品也会随即进驻进行展示。

“保持现有的明清建筑风格。”前门非遗展示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园区会保留中式建筑的风格,进行统一管理与运营,目前预计会有两百至三百个项目,3000余非遗大师“扎堆”展示各自技艺,并通过展览展示为大师提供交易平台。

“铛铛车”行驶在北京前门大街上(资料图)

前门大街素有“天街”之称 为中轴线重要坐标

北京前门大街素有“天街”之称,它是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个重要坐标。在北京人心中,它既是一座城楼的俗称,又是一个地区的代表,是北京城的象征。据史料记载,北起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的前门大街,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来,一直是皇帝前往天坛和先农坛祭祀的一条御道(“天街”一称亦由此而来)。自明代至今的600年里,前门大街虽然几经破坏和修缮,但始终都是京城商业的重要街区,名店如云、市声鼎沸、行人如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前门大街完成改造之后重新开街;2009年9月28日,全部改造完毕的前门大街全面开市。2010年7月,古老北京的行政区域,在经历了历史上的多次调整之后,再一次被重新划分。随着东城区与崇文区的合并,那条被喻为古都龙脊的中轴线,被囊括在了新东城的版图之中。

前门地区还是老北京市井风貌、史迹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专家介绍,自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北京建筑文化、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民俗文化、梨园文化最为发达和繁华的特色街区,是一座鲜活的古今北京民俗风情博物馆。诸多的历史文物遗存伴随着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与周边的历史遗迹一起,共同形成了前门地区特有的历史风貌,更成了北京人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 

(本文参考:新京报 北京晚报 新华网)

上一页
(责编:陈苑、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