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荐剧:《平凡的世界》激活经典 《琅琊榜》重构传奇【3】

2015年12月22日09: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古装剧 《琅琊榜》——赤诚重构传奇

电视剧《琅琊榜》称得上低开高走,开播时收视并不出彩,播到后来,却从收视到口碑都异军突起,成为今年的话题电视剧。

该剧由2007年完本的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从《琅琊榜》播出的版本来看,剧本基本忠实于原著小说,也充分发挥了原著小说当初吸引书迷的长处。英雄归来、洗雪沉冤的故事,着力于叙事,比一般的抒情小说更适于改编成影视形式。但由文本走向屏幕,演员的表演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剧中的主演表现出色,显示出了演技上的迅速成长,但更多并不那么著名的演员,也显示出了与剧中角色较高的契合度,在有限的出镜时间里把角色人物立了起来。这样飙演技的演员多一个,观众“赚到了”的感觉就多一分,收视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一分。

电视剧综合性的特点,让这只桶的“短板”危害更容易凸显。题材话题性强,更容易衬出播出后盛名难副的短;主演表现优秀,让人更难忍受配角出戏;剧本好,观众就更不愿意让镜头、剪辑、道具、化妆等毁了好本子。《琅琊榜》的故事时空虽然是架空的,电视剧却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服饰、礼节等方面都可以察觉出参考真实历史风貌的心思。在一群戏说、琐屑的剧里,《琅琊榜》作为一部架空历史剧,却显出了正剧的范儿,试图叙说一种明朗的对赤子之心的坚持。花了心思,把每块板都尽量做长,这样的努力,观众看得到,也买账。

 

抗战剧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为小人物立传

抗战题材电视剧通常都是严肃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大胆创新,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只会做鱼锅饼子的农村妇女,历经种种磨难和机缘巧合,最后自觉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历程。王大花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知识水平并不高的普通劳动者,从最初的心中只有小家到后来的胸怀整个国家,从开始的单凭一腔热血抗日,到后来的冷静细致、严守组织纪律,王大花虽是个例,却代表着千千万万从懵懂到被启蒙,最后或是冲上前线或是拥护抗日的广大劳动人民。这不仅揭示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深刻根源是广大人民群众反侵略的自觉行动,也改变了以往的“英雄”视角,让抗战剧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不仅融入喜剧元素,还集悬疑、言情等类型于一体,情节紧张生动又朴实自然,故事浪漫又充盈着生活质感,让人在欢笑之余收获对历史的思考、对真情的感动。

同样难得的是,电视剧讲述了日军占领大连期间,中共地下党员和老百姓们的不屈反抗,弥补了电视艺术表现上这段历史的空缺。电视剧中辽东半岛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俯拾即是,弥漫着一股海边的咸鲜味道。剧中的主角之一——鱼锅饼子,虽然不是什么名贵菜肴,但是让人爱吃、想吃。这部剧也是如此,独辟蹊径,轻松好看。 

上一页
(责编:王艺锭、陈苑)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