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年小洋樓疑似陳濟棠度假別墅 曾傳樓要拆--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廣州百年小洋樓疑似陳濟棠度假別墅 曾傳樓要拆

2013年07月11日14:24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隱藏在小北路洪桂坊4號的民國建筑 記者 鄭迅 攝

  金陵台被拆事件引發軒然大波,古建筑的保護一度成為城中熱門話題。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脈絡,彰顯著此方土地的底蘊,可我們卻一面大張旗鼓地爭做歷史名城,一面在挑斷這座城市的筋脈。金陵台事件已經狠狠地扇了我們一巴掌,可是同樣深具諷刺的話題依舊延續——熱心的街坊又報料:兩棟有歷史意義的古建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能不能不再破壞后才談保護?專家們這回能不能提前跳出來說話?

  記者林園、實習生麥本發

  “七十二家房客”換了一撥又一撥,小北路洪桂坊4號的這棟小洋樓一直流傳著一段古:這裡曾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南天王”陳濟棠與其三姨太度假的別墅。近日,又有熱心街坊向本報報料稱,這棟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小洋樓,如今明珠暗藏,無人知曉,甚至還一度流傳會被拆。記者今早將此事告知越秀區文物部門有關負責人,其表示會去了解情況。

  罕見古建筑

  昨日,根據街坊提供的線索,羊城晚報記者來到小北路的洪桂坊。剛進入大門,記者就看到地上有兩道半圓形的軌道。據介紹,這是當時大鐵門留下的痕跡,而門早被拆去煉鋼。之所以要建大鐵門,主要是為了方便車輛進出。而當年停放車輛的車庫,已經被人改裝成一間小屋。

  在主樓大廳前,一米多高的青磚石台階腳見証了它昔日的地位。“青磚石腳越高,証明這戶人家的官位越高。”住在這裡已有50多年的街坊黃伯透露,台階兩旁原來還有一對石獅子,可惜在幾十年前被砸爛了。

  進入大廳,地板瓷磚的花紋依然清晰可見。窗台上的欄杆成波紋狀,甚至大廳的牆上都雕刻著各種圖案。通往各層的樓梯主體是用花崗石鋪制而成,扶手則採用了名貴的木材。大樓頂層還配置了一個天井,由兩扇緊閉的窗戶組成,主要用於透光通風,陽光通過天井傾瀉到樓梯上。“這樣的建筑結構,即使是在廣州現存的古建筑中,也並不多見。”街坊薛伯表示。

  樓有百余歲

  記者隨后與多位老街坊閑聊,許多人都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口口相傳的故事,“有老人家說過,這裡曾是陳濟棠三姨太住的地方。解放后,陳濟棠奔走台灣,大樓就被收歸國有,劃分給珠江航運公司。住在這棟樓裡的人,大多是當時的員工或家屬。”此說法未經專家証實。對於街坊的說法是否屬實,記者會作進一步的跟蹤報道。

  據記載,陳濟棠為廣東防城東興馬路鎮(今廣西防城港防城區)客家人,粵系軍閥代表,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華民國農林部部長。他曾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在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方面則頗多建樹,有“南天王”之稱。

  三樓住戶陳姨還介紹,前些年她在擦抹屋內玻璃時,偶然發現玻璃上刻有1903的字樣,所以大樓至少有110年的歷史了。“我的外婆曾來這裡做過奶媽。當時,她告訴我,這裡是附近一帶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女主人文化程度並不高,好像沒讀過書。至於女主人的名字叫什麼,我也說不上來。”

  曾傳樓要拆

  目前,大樓內還居住著十幾戶人家。多數房間都逼仄窄小。樓內有些牆體已經脫落,露出裡面的青磚石材質。走廊不少燈泡已壞掉,人走在樓梯上,基本上隻能摸黑前行。三樓住戶歐伯介紹,這些燈泡已經有十幾年沒亮過了。從前,附近隻有這一棟大樓,所以這裡的光照條件還可以。但隨著附近的高樓越來越多,這棟大樓的採光也受到嚴重影響。

  此外,樓梯的扶手也被不同程度地破壞。“這裡老鼠很多,所以很多戶人家都有養貓的習慣。貓經常會用爪子撓這些扶手。”二樓住戶王姨介紹,天台上本來是沒住人的,后來經過改建,多住了一戶人。那戶人家在天台上種了很多花樹,有時下雨,花樹的葉子會堵住排水管,這時雨水就會從樓梯倒灌下來。

  在這樣一個又窄又暗的環境下住了38年的歐伯告訴記者,這麼多年,這裡的環境一直是這樣,從來沒有修繕過。“早些年曾有珠江駁運公司(從珠江航運公司分離出來的)的人來這裡檢查過大樓,丈量每戶的住宅面積,聽說是想拆掉這裡。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年又沒了消息。”

(來源:羊城晚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