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防蚊?燒艾草 點蚊香 用吸蚊燈--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古人如何防蚊?燒艾草 點蚊香 用吸蚊燈

2013年08月07日16:10    來源:大連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古人如何防蚊?燒艾草 點蚊香 用吸蚊燈

  炎炎夏日,除了暑熱難消,須採取各種辦法防暑降溫外,最困擾人們的,就是蚊虫的叮咬了,好在如今各種防蚊器具五花八門,讓我們可以隨意選擇。

  庄子說:“蚊虻豽膚,則通夕不寐矣。”蚊子咬得庄老先生一晚上都睡不著覺。北宋歐陽修在《憎蚊》中說:“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可見,蚊子給古人帶來的困擾著實不小,那麼在古代人們又是採用什麼樣的辦法防蚊滅蚊呢?

  挂蚊帳 挂蚊帳的歷史是較為久遠的。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詩經》中有:“肅肅宵征,抱衾與裯。”“裯”即為蚊帳。對於古時窮人,即使是借錢也要弄一張床帳,以之御蚊,“夏多蚊,貧無幬,佣債為作幬”,“幬”即蚊帳。挂蚊帳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現在仍然是很多家庭的防蚊首選。

  燒艾草 燒艾草也是古人驅蚊的一種不錯的選擇。南宋詩人陸游也有關於蚊子的詩句:“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詩中描述了用扇子無法徹底驅趕蚊子,隻好選用艾草熏蚊子的現象。燃燒艾草驅蚊在民間很常用。端午節時,人們除在門口插上艾草外,還常將雄黃酒涂在身上,防止蚊子叮咬。

  點蚊香 古代蚊香的發明大概與燒香祭祀習俗有關,宋代科技筆記《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干,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虫。”這應算是較早的“蚊香”了。

  挂香囊 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具有驅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相當於把“風油精”戴在了身上。《帝京歲時記勝》中說:“用軟帛縫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等式。抽作大紅硃雄葫蘆,小兒佩之,宜夏避惡。”香囊香包,醒腦明目,讓人倍感舒適,驅除蚊蠅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吸蚊燈 清代已制出精巧的銅制吸蚊燈,錐形的燈身上張開一個喇叭形的“大口”,燈捻被點燃后,氣流從喇叭口迅速吸入,蚊虫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燈盞內而亡。

  種驅蚊草 種植驅蚊草是最為環保的一種做法。古人常在庭院種一些驅蚊草、食虫草、豬籠草、藿香、逐蠅梅、紫羅蘭、鳳仙花、七裡香、薰衣草、夜來香……夏夜乘涼,既能享受沁人肺腑的花香,又能防蚊子的侵擾。

  養青蛙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用滅蚊缸養青蛙。古人於大水缸裡養青蛙,蚊子愛陰涼,一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我們真要欽佩古人的無窮智慧,在那樣科技落后的時代居然發明了如此多的防蚊方法。(張勇)

(來源:大連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