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霧非霧》首播惡評如潮走的還是30年前的老路子
號稱瓊瑤“封筆之作”的《花非花霧非霧》(簡稱《花非花》)前晚在湖南衛視開播,盡管“專注電視劇虐心三十多年”的瓊瑤事先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跟90后愛情接地氣”,但這部劇播出后依然是惡評如潮。“故作詩意的重口味台詞”、“千篇一律的虐心橋段”、“填鴨似的劇中歌舞”、“充滿浮夸感的人物設置”等瓊瑤劇的典型特征已經越來越難以引起新生代的共鳴,用五十年時光編織了一場場唯美愛情童話的瓊瑤已經逐漸開始被這個時代所嫌棄,甚至被觀眾奉為“雷劇之母”。即便是瓊瑤劇粉絲高喊著網絡熱詞“人艱不拆”(人生已如此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但以花和雲海堆砌出來的唯美,也早已不是這一輩人眼裡的浪漫了。
劇情爭議
NO.1瓊瑤抄襲自己前作
曾有網友笑稱,瓊瑤的電視劇每一部都是在為下一部做准備,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她就會把幾部劇合成一部。這麼一說,看了《花非花》的觀眾會不會覺得劇情似曾相識?
聽到耿若塵和耿克毅的名字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就是瓊瑤1972年小說《心有千千結》中的人物角色,如今被直接拿到劇中不說,就連劇中女護士和富家少爺之間各種糾葛的劇情也是如出一轍。女護士看護的同樣都是性格怪癖的富豪,又和富豪流浪在外的兒子產生了一些化學反應,不禁讓人感嘆,就算是抄襲前作,好歹也要改下角色名字吧?
NO.2瓊瑤式劇情注水
瓊瑤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劇情注水,瓊瑤往往會在確定一個感情變化之后,就會將唱歌跳舞以及各項體育運動等文體項目往劇情中做填鴨式處理,當年的《新還珠格格》把這種注水手段發揮到了極致,往往小燕子可以射箭射一集、做餃子可以做一集、騎馬可以騎一集……而在首晚播出的《花非花》中,就出現了學校舞會的情節,觀眾硬生生看著張睿和李晟在其中跳了兩場舞、唱了一首歌,而且整個舞會的設置極為夸張,類似舞台劇,完全脫離生活感,極為令人出戲。
角色爭議
NO.1男女主角性格千篇一律
雖然瓊瑤自稱:“張睿和李晟的愛情戲寫到我心痛。”但從李晟和張睿在劇中一會恩愛一會又吵鬧的橋段來看,這對情侶的性格特點看上去活脫脫就是兩人在《新還珠格格》當中的表演路子,要不是他們穿著現代裝,很多觀眾真以為在看的是《新還珠格格》。
NO.2還是“屌絲”變鳳凰
瓊瑤劇中的女主角向來都是火雞變鳳凰,灰姑娘愛上高富帥,《花非花》瓊瑤還是要將灰姑娘的故事進行到底,比如火花(李晟飾)愛上了齊飛(張睿飾),就完成了一個普通女孩的豪門夢。
雖然是拍給90后看的,但《花非花》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著瓊瑤劇主角的深深烙印。唯獨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的灰姑娘還是復仇的“黑天使”,一邊復仇一邊與仇人的弟弟愛得死去活來,這樣狗血的劇情令《花非花》又多了幾分神秘的韓劇色彩。總之,這是一出以安徒生般的童話為開篇,穿插著韓劇裡虐心的復仇記,以及灰姑娘和王子如何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俗套故事。
台詞爭議
真的真的“好肉麻”
你還記得那句“書桓走的第一天,想他﹔書桓走的第二天,想他想他﹔書桓走的第三天,想他想他想他”嗎?或者《一帘幽夢》中,紫菱復讀機似的說著“巴黎鐵塔沒什麼了不起,它從前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后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左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右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上面看是一座鐵塔,它從下面看還是一座鐵塔”嗎?
你以為《花非花霧非霧》中會沒有嗎?齊遠(朱鎮模飾)懷抱著雪花(林心如飾),滿臉深情地說著,“你好像花,又不是花﹔我好像霧,又不是霧﹔你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我好像有你,又沒有你。”劇中聽的人已經笑得花枝亂顫,劇外看的人卻忍不住想撓牆。還有還有,雪花對齊遠說:“‘想’就是你的相貌和我的心,你都已經佔據我的心了。”聽得讓人忍不住打冷顫。
但《花非花》中的台詞也不乏創新,隻不過卻讓人忍俊不禁,不由得想問,親,你知道“莫流瘋”是什麼嗎?你又知道“高冥石”是什麼嗎?在瓊瑤奶奶自創的神奇語境裡,“莫流瘋”就是莫名其妙的流氓+瘋子﹔而“高冥石”則是“趾高氣昂冥頑不靈的大石頭”的簡稱!這種隱含嬌羞邏輯神奇的新詞匯,十萬個微博段子手也是寫不出來啊。一位娛記觀劇后在朋友圈寫下了一段對該劇台詞的總結:“雙飛燕、枯葉蝶、無根花、你是我的震撼我是你的震撼、向你飛來向我飛來、你不是黑天使你是白的……瓊瑤阿姨自創的這一套套小詞就這麼不管不顧地往劇裡面插,讓我虎軀一震。”
瓊瑤——從純情教母到“雷劇之母”
上世紀80年代末期,遠在台灣的瓊瑤開始跟大陸有了許多來往,與老家湖南台的合作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婉君》、《梅花三弄》、《啞妻》、《三朵花》、《雪珂》、《青青河邊草》、《蒼天有淚》等苦情戲都是跟湖南台合作拍攝的,瓊瑤更是改變了大陸觀眾對言情劇的鑒賞力,虐心+苦情,為她贏得了大陸觀眾的心。
在那個電視劇缺乏的年代,“武俠看金庸,言情看瓊瑤”就像一道標杆,今天的於正等哪可相提並論?
1997年,瓊瑤同時籌拍《蒼天有淚》和《還珠格格》(簡稱《還珠》),前者被瓊瑤視作苦情的收復大作,投入巨大心血,甚至為捧紅《蒼天有淚》女主角蔣勤勤,賜藝名“水靈”。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紅遍半邊天的卻是一部“非主流瓊瑤劇”《還珠格格》。當小燕子吹開紅頭巾,水汪汪的大眼睛左右轉動時,小燕子飛入千家萬戶了,趙薇也一夜之間成了全民偶像。《還珠格格》創下了至今不可超越的收視神話,1998年在北京有線電視台播出的時候收視率高達44%,《還珠格格1》在大陸的平均收視率超過42%。
之后瓊瑤馬不停蹄地又拍了《還珠2》、《還珠3》,中了小燕子的毒之后,之后的瓊瑤劇卻一再遭遇收視滑鐵盧,《情深深雨濛濛》收視尚可,只是瓊瑤熱迅速降溫,而接下來胡亂一氣的《還珠3》收視黯淡,尤其在台灣,收視率一蹶不振頻頻墊底,瓊瑤甚至公開賭氣地說,“台灣觀眾不需要我了”。
瓊瑤一直都想追上時代的步伐,但都事與願違,《又見一帘幽夢》反響平淡,令瓊瑤又一度心灰意冷,瓊瑤劇在觀眾眼裡,已經等同於“過時”。中間隔了五年,瓊瑤不再拍新戲,直到2011年湖南台主動提出拍《新還珠格格》……但《新還珠》的影響力更是不能與老版的同日而語,甚至被批為“雷劇精品”。
小燕子的到來,除了帶來歡愉之外,也帶來了吐槽的開篇,學者們狠批《還珠》是白日夢,網友則樂衷於把瓊瑤劇裡的台詞一輪又一輪地翻出來吐槽與惡搞(比如《又見一帘幽夢》裡紫菱經典的“13暈”)。在過去的十來年,《還珠》裡的對白被剪輯成各種版本在網絡流傳,甚至是每一次網友對社會現象的惡搞,必定有《還珠》的版本,連容嬤嬤、皇后等都被“二次開發”成為惡搞出現頻率最高的女主角。 (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