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龍門石窟首現唐代景教瘞存 刻有清晰十字架圖案

崔志堅

2014年01月17日10:0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龍門石窟首現唐代景教遺存

  記者崔志堅從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研究院獲悉,在龍門石窟西山北段紅石溝北崖,新發現一處刻有清晰十字架圖案的唐代景教瘞(y?)穴。這種全新形式的早期景教歷史遺存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也是目前所知國內最早的景教墓葬遺跡。

  在洛陽龍門石窟西山北段紅石溝北崖的中段山腰處有一小型窟龕群,在該窟龕群東部陡直的崖體上,有一瘞穴表面有數道斜向或直向的鑿痕,龕前台地窄陡。龕口為橫長方形,內部空間為橫長方體,高65厘米、寬90厘米、龕底進深70厘米。

  在龕上方52厘米的崖面上,陰刻一個略向左傾斜的十字架圖案,高26厘米、寬24厘米,上下左右基本均衡,下半和右半均略長於上半和左半。在與龕左沿大體對應的崖面上方36厘米處,鑿有一邊長4厘米、深5厘米的方圓形孔,用途不詳。在十字架圖案右側約46厘米處,豎向刻有字徑約7厘米、似昭武九姓之“石”姓。

  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館員焦建輝介紹說,早在2009年7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他們就發現了該窟龕群,近年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多次現場考察、深入研究,發現此處所刻十字架圖案與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和洛陽《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的十字架圖案十分接近,最終確認此處為埋藏唐代景教信徒骨灰的瘞穴。景教原是基督教之聶斯脫利派,唐貞觀九年(635年)傳入中國后自稱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

  “昭武九姓,是南北朝、隋、唐時期對從中亞粟特地區來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個小國的泛稱。唐代在中國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國人、石國人為主。瘞穴上的‘石’字很可能就是墓葬主人的姓氏。”焦建輝說。

  焦建輝介紹,這種空間狹小、壁面粗糙、窟內無造像或置像遺跡的小型洞窟和方穴,此前在龍門石窟東西兩山均有發現。“紅石溝的這些小型洞窟和方穴,應為埋葬宗教信徒遺體或骨灰的瘞窟(較大,放置遺體)和瘞穴(較小,放骨灰等遺物),其時代亦應在唐代,因為安史之亂后,龍門石窟很少再開鑿墓穴。”焦建輝說。

  因該窟龕群地處龍門石窟核心區外,幾乎無路可至且無造像遺存,長期以來未受關注,幾乎不為學界所知。有關專家指出,龍門石窟這處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景教遺跡,為東都景教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更為直接的考古學証據,也為探討洛陽與絲綢之路的關系及洛陽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