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咬文嚼字》“咬”馮氏“春晚”:張國立誤讀成語

2014年02月10日08:12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央視馬年春晚主持人原本計劃的“福祿壽喜財”古裝造型曝光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黃維)馮氏“春晚”已經謝幕,但關於“春晚”的話題還未結束。素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雜志日前告知本網,央視春晚有三處文字差錯。

《咬文嚼字》執行主編黃安靖告訴記者,在合唱《光榮與夢想》結束后,張國立深情地說:“這雄壯的歌聲,真是聽得讓人血脈p?n張啊!”此處未出現字幕,有人認為應該寫成“血脈賁張”,不對,正確的寫法是“血脈僨張”。無論是“賁”還是“僨”,張國立讀p?n都是錯的。

黃安靖說,“僨”讀f?n,意思是“奮”“起”﹔張,即擴張。“血脈僨張”是個成語,本義是血液流動突然加快,以致血管膨脹,青筋鼓起。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亢陽鼓蕩,血脈僨張,故筋力倍加強壯。”現在多用來形容激動、亢奮。“‘血脈僨張’能不能寫成‘血脈噴張’呢?不能,漢語中沒有這種寫法,也講不通。‘血脈噴張’隻能理解成‘血管張裂,鮮血噴出’,如果真如此,命都沒了,談什麼激動、亢奮?”

其次,春晚還出現了搭配有誤的問題。開場歌曲《想你的365天》裡有一句歌詞:“當看過這世界的每片滄海桑田,最美的還是家的屋檐。” “滄海桑田”能用“每片”修飾嗎?“不能!”黃安靖表示,“滄海桑田”是個成語,出自東晉葛洪《神仙傳》:“已見東海三為桑田。”意思是,已經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了。后世以“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巨大。可見“滄海桑田”的字面意思是“滄海變成了桑田”,而非“滄海與桑田”!上述歌詞用“每片”修飾“滄海桑田”,顯然把它理解成了后者,屬典型的望文生義。

此外,春晚還出現常識差錯。“今年‘春晚’前面有個短片《“春晚”是什麼》,片中各界人士圍繞這個話題各抒己見,最后屏幕文字顯示:‘春晚是想你的365天’。民間確實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說法,但這個‘年’是公歷年,與‘春晚’沒有關系。”黃安靖指出,“除夕”“春晚”是農歷年的特定日期。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創始於夏代,完善於漢代,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農歷分平年和閏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多一個月,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平年全年354~355天,閏年全年383~384天。無論何時,“春晚”與“春晚”之間,都不可能是 “365天”!今年是馬年,有個閏九月,到明年羊年的春晚是384天。《“春晚”是什麼》短片顯然把公歷年和農歷年弄混了。

(責編:黃維、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